辨证,即是对四诊所收集的症状等多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明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的方法。辨证中亦讲究心身综合技巧。
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中提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在诸多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情志因素往往是诱因或加重因素,且躯体生理活动的异常可以导致精神心理的疾病,精神心理的异常可能造成或加重躯体的病变。《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说明精神意志在疾病中的重要性。
辨证结合心身症状,根据心理表现,有助于辨明病位、病性,从而帮助确立治疗措施。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的百合病“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如有神灵”的症状。条文中讲“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者”“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描述了患者心神不安、烦躁和饮食行为异常的表现。中医认为心藏神,肺藏魄,心肺阴液虚损,虚热内扰,干扰气机,故会出现神不宁、魄不安的表现。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讲到:“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结气指由情志刺激导致的气机郁滞。妇人情志抑郁不疏、忧愁悲伤等致情志抑郁,故易发梅核气、脏躁等。可见情志因素是引发心身疾病的主因。如妇人脏躁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的症状,出现言语、情绪、思维、感觉等复杂多变的心神症状。《金匮玉函要略辑文·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情性执着,不能宽解,多被七气所伤。”《景岳全书·妇人规》:“妇人幽居多郁,常无所伸,阴性偏拗,每不可解,加之慈恋爱憎,嫉妒忧患,周知义命,每多怨尤,或有怀不能畅遂,或有病不可告人,或信师巫,或畏药饵,故染着坚牢,根深蒂固,而治之有不易耳,此其情之使然也。”指出女性多偏重于情感,对感情的体验颇为细腻。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女子以肝为先天”(《临证指南医案·调经》),肝藏血,其藏血作用又取决于肝的疏泄功能,并影响精神情绪的调节。《素问·阴阳别论篇》:“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隐蔽委屈之难言的心境,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这些是在女性患者辨证时所需注意的方面。
心神症状是心身疾病的常见症状。通过细察情志、神志的改变,可以对诸多心身疾病进行辨证,并能辨明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等,如“心气虚则恐”“肺气虚则悲”“肝气实则怒”等。《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清代吴谦等《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邪哭,谓心伤之人无故而哭也。”邪哭者,指由于心气不足,血液亏虚或五脏空虚,导致心神失养、神不归位,此时遇“邪”则精神离散,魂魄不安,从而引起以“神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痴癫病。“虚劳虚烦不得眠”,多是情志不遂或强烈刺激,肝气不舒,郁而化火,耗伤肝阴,日久不愈,则生虚火,扰心神,而出现不寐,指出失眠病症多因情志不畅而引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