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病症的心身综合纠治

常见病症的心身综合纠治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学中与心理学因素关系密切的疾病大都包括在“七情内伤”病症中,这类病症传统上又常称为“情志疾病”。中医临床常见的病症约有半数可归入情志病,在中医内科临床上占有较大比重,部分病症即为典型的心身病症。情志疾病是心身相关的疾病,其治疗应当心身同治。与一般疾病治疗相比,医生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起的作用更加重要。医学是医技和艺术的综合,一般疾病的治疗重视这一点,情志疾病的治疗更当重视。

中医学中与心理学因素关系密切的疾病大都包括在“七情内伤”病症中,这类病症传统上又常称为“情志疾病”。“情志疾病”一词在中医典籍中最早见于明代张介宾的《类经》,指发病与情志刺激直接有关,或以情志异常为最突出表现的病症。中医所谓的情志疾病是由情志失常导致精神变异、心理障碍和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的一大病症类型,可表现为单纯性精神、心理症状,也可涉及内、妇、儿等各科病症。中医临床常见的病症约有半数可归入情志病,在中医内科临床上占有较大比重,部分病症即为典型的心身病症。中医学历来重视形神的统一,在数千年医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对情志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有着系统的认识。在今天,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对情志疾病的诊察,除了一般的望、闻、问、切外,在望诊和问诊中尤应重视望神和问病史,以便挖掘出情志相关致病因素。望神,包括观察患者精神、心态、情志的变化,从中体察所患疾病与情志的联系;问病史,应深入细致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及饮食起居、所处环境、人际关系等,这些均可帮助医者做出患者所患是否为情志疾病的判断。情志病的辨证,则重在脏腑气血的辨证。所谓“喜怒不节则伤脏”(《灵枢·百病始生》)、“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脏病”(《灵枢·寿夭刚柔》),精神情志刺激之所以会导致疾病,与人体本身脏气不足、功能虚弱有密切关系,因而其病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本虚标实之证。

情志疾病是心身相关的疾病,其治疗应当心身同治。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综合考虑,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治疗。心理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情志相胜、移情易性、意象疗法、五行胜复等。其中情志相胜与五行胜复有密切关系。张子和总结了情志相胜法的具体运用:“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作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移情易性,则是首先发掘出患者的情志致病因素,给予良性的暗示或引导,使患者转移或分散对该因素的注意力。意象疗法则是对导致患者发病的情景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其造成的心理困扰,如“杯弓蛇影”导致的心痛病,只需带患者重回现场,将其心内疑惑解释,即可消除症状,治愈疾病。五行胜复除与五脏情志相胜相关,还可指导临床情志疾病的方药治疗,如陈士铎在《辨证录》中补肾水、泄肺金以治肺气之郁,扶脾柔肝润肺,治气恼所致的呃逆;《医宗必读》中,李中梓用“提壶揭盖”法,肃肺利尿治郁怒所致癃闭;《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记载叶天士苦辛清心达肝治情性躁急阳动太过鼻渊,清心益肾柔肝治烦劳晕厥;王九峰滋水涵木治喜怒伤气冲逆奔豚;丁甘仁抑肝培土生金治情郁咳嗽等,这些都是对五行胜复的灵活运用。在下文我们将分病种展开论述。

与一般疾病治疗相比,医生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起的作用更加重要。情志疾病的患者往往心理负担较重,情感更为细腻,敏感甚至多疑,医生的语言、表情、动作等都会对患者情绪和疾病治疗产生影响。因此,无论遇到何种病况,病情轻重与否,医者都应当以沉稳平和的心境、热情积极的态度、冷静敏锐的反应来取得病者的信赖和配合,只有这样,心理疏导与药物治疗才能得以坚持并起到好的作用。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在《医典》中写道:“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后恢复健康的技艺。”医学是医技和艺术的综合,一般疾病的治疗重视这一点,情志疾病的治疗更当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