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复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

康复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为治疗直接针对某一障碍的体征和症状,特别强调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社会人际关系。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及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它是理解人的情绪、动机等有关学习原则和某些行为治疗的基础,但不能解释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为临床行为治疗提供了基础,但它将学习单纯地看成是外部的操作性行为,忽视内部的心理活动。治疗的一般过程是建立治疗关系、确定治疗目

心理治疗的形式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和家庭心理治疗等。

(一)支持性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指通过给患者解释、鼓励、保证、指导和促进环境的改善等方式,了解患者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对问题做出透彻的分析和适当的解释,帮助患者克服残疾后的负性情绪,缓解心理危机,充分发挥患者的潜能,顺利地完成康复计划。

当残疾发生后患者处于焦虑、易怒、恐惧、郁闷和悲观之中,治疗者给予保证对改善患者情绪和康复是十分有益的。治疗者倾听患者陈述,协助分析患者发病及症状迁延的主客观因素,应把患者康复的结局实事求是地告诉患者,并告诉患者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实现愿望。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患者自己努力改善功能。

(二)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联盟的前提下,应用学习原则来克服精神和心理障碍。行为治疗直接针对某一障碍的体征和症状,特别强调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社会人际关系。首先对患者的病理心理及其有关功能障碍进行行为方面的确认检查,并对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确定操作性目标,制定干预措施,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试验功能。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及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学说是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研究提出的人和动物共有的、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式。巴甫洛夫用狗进行试验发现,肉(非条件刺激)可引起狗的唾液分泌(非条件反射),这种反射强烈而恒定。如将铃声(中性刺激)稍稍先于肉配对显现,经过若干次后,当听见铃声成为条件刺激的铃声时,狗也会出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是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先后多次结合后才产生的。条件反射理论在探索学习的生理机制方面具有重大的贡献,但条件反射试验仅局限于简单的反射活动,只能解释简单的学习。它是理解人的情绪、动机等有关学习原则和某些行为治疗的基础,但不能解释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

2.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调个体从操作活动中自己获得奖罚。完整提出这个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他设计了“斯金纳箱”,箱内装有操纵杆与一个提供食物的装置相连接,将饥饿的白鼠放入箱内,它偶然踏到操纵杆而获得食物,而不断地按压操纵杆,便会不断取得食物,直至吃饱为止。这样,经过多次尝试,白鼠学会了按压操纵杆取得食物的反应,就形成按压操纵杆与反应之间的因果联系,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的有效刺激是强化。个体的某种行为使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建立起联系,行为得到增强的过程,就是强化。正强化,指促使所希望的某种行为出现频率增加;负强化,指促使所不希望的某种行为出现频率减少。用来作为正强化的刺激物,通常是个体想获得或喜欢的东西(如奖励);作为负强化的刺激物,是个体希望避免或者不喜欢的东西(如处罚)。操作条件反射学习,是通过正、负强化使个体出现或不出现某种行为,人们运用这种原理使个体的行为逐渐接近需要的预期目标。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为临床行为治疗提供了基础,但它将学习单纯地看成是外部的操作性行为,忽视内部的心理活动。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学习的联结理论,对刺激和反应联结的形成提出的强化、泛化、分化、消退和自然恢复等观点具有相似性。经典型条件反射只能用于解释刺激与条件反射之间的联结学习,而不能解释联结学习以外的其他学习。即它只是个体将已有的行为运用到不同的刺激环境中,而个体并未学会新的行为。人的行为大多是后天形成的新行为,而新行为的学习要靠操作性条件反射。

3.行为问题 尤其是脑创伤或其他脑部疾病后的行为问题是相当常见的,它可分为不适当的行为过多或适当的行为过少。

(1)不适当行为过多:包括冲动性、自我中心主义、进攻言语或进攻行为、脾气暴躁、不适当的行为等。

(2)适当的行为过少:表现为淡漠,缺乏动力,在督促和哄骗下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这些患者常常被轻易、错误地认为懒惰、无动力。

4.行为问题的治疗方法

(1)强化良好行为:最常用的是阳性强化。①阳性强化刺激在某些行为发生后给予,它会增加这种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这种刺激可以是直接的、实际的物质,如患者喜爱的食物或饮料;也可以精神鼓励,如表扬;患者认为有价值的纪念品、钱币,并且应该在良性行为后立即以明确而肯定的方式给予,这一点十分关键。②还可以运用其他一些相关技术,加强对良性行为的刺激:例如,对一位早晨不愿穿衣的患者,开始在患者注视他的衣服时给予奖励,以后可能是患者去触摸衣服或将衣服放置在床上适当的位置时获得奖励,这样逐渐的,经过一段时间,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予以肯定。③应该对大的进步再给予奖励,例如,患者穿上上衣整个动作全部完成后再给予奖励。有时开始需要提示,一段时间之后应该逐渐减少提示。有时治疗师对良性行为的模仿也是很必要的。④在一些康复中心可以采用代币法,代币作为奖励物,并且可以用来换取额外的食物、饮料、参加集体活动。

(2)抑制不良行为:惩罚可以作为阴性强化刺激达到目的。①“暂停技术”:不良行为一出现马上取消阳性强化,是众所周知的一个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如果表扬是作为一阳性强化刺激给予的,那么在出现不良行为后一定时期内就不给予表扬。“当场暂停”要求不要注意不良行为,可以继续与患者谈话以促其忘记这种行为或者离开患者。“情景暂停”要求将出现不良行为的患者从现场转入另一房间,或者单独的房间并持续特定的一段时间。②“反应代币”:这是指在患者出现良行为后立即给予代币,而对患者的不良行为撤销代币。③厌恶刺激:它是指在患者出现不良行为后立即给予不愉快的味道、气味、甚至是电休克,这种治疗似乎有用,但道德、伦理方面的谴责是明显的。④“差异强化”:即患者出现一些恰当的但并非要求的行为时也给予适当的表扬。

(三)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从而使患者的情感和行为得到相应改变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艾利斯(A.Ellis)的合理情绪疗法、贝克(A.T.Beck)认知疗法等。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心理障碍的产生是由于错误的认知,而错误的认知导致异常的情绪反应(如抑郁、焦虑)。通过挖掘,发现错误的认知,加以分析、批判,代之以合理、现实的认知,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治疗的一般过程是建立治疗关系、确定治疗目标,然后运用提问、自我审查技术,通过建议、演示、模仿的手段,使患者能够较为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问题,纠正错误观念,建立合理的认知,最后巩固新的观念,使患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在康复心理学中,认知治疗主要用于消除康复对象的自觉症状和慢性疼痛,改善他们的社会交往和生活障碍,使他们采取积极的态度配合康复。对慢性病患者,要让他接受疾病存在的事实,用“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去对待,既不要自怨自责,更不要怨天尤人。要看到适应能力可通过锻炼而改善,且能使器官功能处于一种新的动态平衡,从而更好地执行各种康复措施。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斗志,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争取各项功能的最佳康复。

(四)社会技能训练

社会技能一般是指一个人有效地应付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和挑战能力,它使一个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适当的和健康的行为。它包括处理问题技能、思维技能、人际交往技能、自我定向技能、控制情感及行为技能。

社会技能训练用于矫正各种行为问题和增加社会适应能力,以训练对象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强调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强调各种心理技能的实用性,强调训练对象对社会技能的掌握程度。

(五)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治疗是利用电子仪器,将反映患者生理状态的生理信息,如皮肤电阻、肌电、皮肤温度、血压、脉搏等,转化为声、光等反馈信号呈现给患者,让患者根据这些反馈信号来学习调整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使疾病得到治疗和康复。

机体的内脏活动和某些躯体活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不受意识的随意控制,当患者出现严重残疾,如瘫痪、心情紧张、焦虑、恐惧时,人也不能随意控制。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采集不被患者感知的生理信息(如内脏活动和各种电生理活动),经仪器处理和放大后,输出可为患者感知的视听信号,使患者了解自身生理活动变化,并逐渐会有意识地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和控制,帮助患者认识到各种心理因素与躯体变化的关系,客观地了解身心变化与环境因素如紧张或松弛的关系,提高患者自身对应激反应的认识,增强随意控制和调节生理变化的能力。生物反馈治疗常用治疗仪器有:肌电、皮温、皮电、脑电、脉搏及血压等生物反馈仪。

生物反馈疗法在应用时,多与放松训练结合起来,互相配合,以获得更多的疗效。常用于焦虑症、恐怖症、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紧张性头痛、书写痉挛、瘫痪(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损伤)、癫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等。

(六)集体心理治疗

集体心理治疗指的是由1~2位治疗者主持的、以群体为对象的心理治疗。治疗者运用各种技术并利用集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给康复对象提供帮助别人、与人交流的机会,使他们敞开心扉、倾吐苦恼、共同鼓励,有助于克服孤独感和隔离感,增强康复的信心。同时还可改善人际关系,培养社会生活能力,达到消除症状并改善其人格与行为的目的。

集体心理治疗的原理包括:团体的情感支持、群体的相互学习、正性群体体验以及重复、矫正“原本群体经验”和情感。

集体心理治疗以聚会的方式进行,每周可1次,每次时间1.5~2 h,治疗次数可视患者的问题和具体情况而定,一般6~10次。治疗期间,集体成员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观察和分析自己及他人的心理行为与反应、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得以改善。集体治疗的主要特色,在于随着时间的进展,集体成员自然形成一种亲近、合作、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集体关系氛围。这种关系为每一位患者都提供了一种与集体其他成员相互作用的机会,使他们尝试以另一种角度来面对生活,通过观察别人的问题而对自己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在别人的帮助下解决自己的问题。

(七)家庭心理治疗

家庭心理治疗是指以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心理治疗,治疗者通过与某一家庭全体成员有规律的接触与交谈,促使家庭发生变化,并通过家庭成员影响患者,使之症状减轻或消除,目的是调整康复对象的家庭成员面对家庭内突然出现了残疾者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以取得家庭成员在康复过程中的协作。

常用的家庭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性家庭治疗、动力性家庭治疗、交流性和系统性家庭治疗、行为学家庭治疗等。一般性家庭治疗是应用最多的家庭治疗方法,是治疗师与患者和有关家属一起讨论他们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观察家庭成员间的交流方式,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指导,帮助他们对家庭人际关系和交流方式作出适应性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