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目的是解除髋部疼痛,矫正关节畸形,保持髋关节的稳定性,以获得较大的关节活动,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通常需较长时间卧床,影响到患者功能的恢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十分重要,并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目的在于指导患者如何在术后早期开始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一)术前康复指导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指导的是为了减少病变损害的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心理负担,学习并掌握术后锻炼的方法,如增加患肢肌力、不负重触地步行等,为术后康复打下基础。
1.术前康复治疗
(1)术前康复教育对患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2)增加患者及其他肢体的肌力训练。
(3)教患者学会深呼吸及咳嗽,预防术后卧床引起肺内感染。
(4)教患者术后应用训练方法:床上及转移活动,各关节的主动-助力活动、主动活动,助行器的使用等。
(5)指导患者如何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如手杖),能够相对缩短术后康复训练的时间。
2.具体方法
(1)尽量维持患侧下肢于中立位置,即患侧下肢处于伸直状态,无内外旋,必要时用箱型足夹板或穿钉字鞋,避免过多的移动加重病变部位的损伤。
(2)在积极准备手术的同时,根据治疗的需要可进行患侧下肢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牵引重量为3~5 kg,主要作用是减轻损伤部位的疼痛及肌肉痉挛,减轻髋关节内及病变部位的压力。
(3)重点应加强患侧髋外展肌群、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以及踝关节、足趾的主动活动,要求每次收缩保持10 s,重复10~15次,每日2~3次。
(4)加强健侧下肢各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肌力练习,包括直腿抬高、做髋膝踝抗阻屈伸运动,次数根据患者本人的体力情况而定,每日2~3次。
(5)教会患者如何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进行不负重触地式步行,为术后持拐步行作准备。
(6)肥胖者应注意术前控制体重,以减轻患髋的承受力。
(二)术后康复训练
1.术后第1~3周 主要是对髋关节愈合的组织提供保护,预防假体的脱臼或半脱位。
(1)术后第l周:康复的重点是减轻患者的症状,促进创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维持患侧下肢髋关节中立位,取轻度外展位,绝对避免患髋内收位。
1)术后第1日大部分患者可进行床上锻炼和有限的活动,如深呼吸、咳嗽、踝关节活动、股四头肌和臀肌的等长收缩活动。
2)术后第2~3日即可取半坐位5~15 min,而取后侧入路切口的患者不宜过早坐起。术后第2日开始进行股部按摩,加强髌骨的滑动和挤压;继续进行健侧下肢各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肌力练习,还可进行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或抗阻活动。
3)术后第3~5日进行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术后第3日开始进行患侧髋、膝关节被动活动,对外侧入路切口的患者被动屈髋度数由小到大(15°~30°),后方入路切口屈髋度数在10°以内,动作要求缓慢,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活动中注意避免髋内收及旋转;通过双肘支撑,在他人帮助下或双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环挺起上半身,同时臀部抬离床面,保持10~15 s,重复5~10次。术后第3~4日,在膝下垫枕,以股部为支点,让患者将小腿抬离床面做伸股动作,并在空中保持10 s,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0~20次;生活能力的训练包括半坐起进行一些简单的上肢日常活动练习,在他人的帮助下向侧方移动,方法是患者健腿弯曲用力支撑床面的同时,抬起臀部,他人在患者患侧一手托住臀部,另一手托住膝部,使患腿与臀部同时托起,在健腿用力下,身体和患肢同步向侧方移动,注意切忌身体侧方移动时下肢仍固定不动而造成患髋内收。
(2)术后第2周:康复的重点是加强患侧下肢不负重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提高肌力,增加床上自主活动能力。鼓励患者在无痛范围下进行主动的患髋膝屈伸能力训练,屈髋度数为45°~60°(侧入路切口)或小于30°(后入路切口),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侧足跟置于空心圆垫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活动;在无痛范围内加强患侧髋周围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力量性训练;可逐渐抬高床头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侧入路切口的患者,上半身可抬高40°~60°,后方入路切口为30°以内,半坐时间逐渐延长(30~60 min)。每日可重复进行多次,为坐站练习做好准备。有条件者可用直立床训练;继续进行床边体位转换训练。
(3)术后第3周:康复重点继续巩固以往的训练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患腿逐渐恢复负重能力。在仰卧位下做双下肢空踩自行车活动20~30次,患髋屈曲度数在90°以内(侧入路切口);做四点支撑半桥运动,即在双肘及双下肢屈曲位支撑下抬臀并在空中保持10 s,重复进行10~20次,每个动作要求缓慢进行。加强步行训练,开始在平行杠内进行,将步行周期中的摆动期和支撑期分解进行,分别进行前后交替迈步训练,并逐渐过渡到步行训练;平行杠内的步行(单髋置换为三点式,双髋置换为四点式)平稳顺利,则应过渡到拐杖步行,有条件进行减重步行或水中训练;继续加强患侧股四头肌渐进抗阻训练,不断提高患侧下肢的肌力;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术后第4~12周 康复的重点是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第3周的治疗效果,逐渐改善患髋的活动范围,增加患髋的负重能力,使人工置换的髋关节功能逐渐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步行能力,可从扶拐杖步行逐渐过渡到扶手杖步行,但要求具备下面如下条件:①患者能在手杖的帮助下,有足够的支撑力完成步行中静止期患肢的负重。②患侧股四头肌能完成渐进抗阻的阻力至少8 kg以上。注意在12周内,持拐步行、过障碍时患腿仅为触地式部分负重,上下楼梯活动,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减少患髋的弯曲和负重。
人工置换关节的保护在整个康复治疗期间非常重要,有利于防止置换关节的脱位。因为新的关节囊组织的形成及其周围肌张力的增加以及重建关节的稳定性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康复过程中必须注意如下几点:①手术后6个月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不要把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②术后3个月防止髋关节屈曲超过90°。③术后1~2周内禁止患髋关节过早负重,术后第3周可部分负重,3个月以后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
(三)康复护理
1.合理摆放体位 术后早期保持患髋外展中立位,避免内收、内旋,可在两腿间垫上夹枕,患侧膝关节及外侧垫软垫,保持合适的体位,防止假体脱位。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消除水肿。
2.正确指导翻身 床上翻身时,指导家属一手托臀部、一手托膝部,同时将躯干、下肢旋转为侧卧位,并在两腿间垫上夹枕,严禁患肢内收内旋。
3.坐姿训练 禁止患髋屈曲、内收和内旋的复合动作,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指导患者坐较高的椅子,保证髋关节高于膝关节;用加高的坐便器如厕,并保持座椅牢固,坐便器旁最好有扶手;不做交叉两腿、跷二郎腿的动作,学会坐起时身向后靠和腿向前伸;身体不要前屈超过90°,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
4.预防并发症 指导术后早期卧床的患者,穿下肢弹力袜,预防下肢血栓形成,注意弹力袜的松紧程度,避免过紧影响下肢血运。每2 h翻身1次,预防压疮。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辅助排痰、叩背,预防肺内感染。
5.出院前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辅助器具,避免搬重物、跳跃及其他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控制体重,预防骨质疏松,严格限制禁忌动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