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作能力强化训练

工作能力强化训练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作能力强化训练是职业康复训练项目之一,适用于上下肢创伤或骨折、腰背或脊柱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及后遗痛症,亦可应用于解决因长期失用性或各种内科疾病引起的工作能力及耐力问题。工作能力强化训练是一种个性化及就业导向的训练程序,模拟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训练,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强化受训者重返工作的能力。工作能力强化训练由作业治疗师完成。工作能力强化训练计划要平衡训练强度和训练受伤风险。

工作能力强化训练是职业康复训练项目之一,适用于上下肢创伤或骨折、腰背或脊柱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及后遗痛症,亦可应用于解决因长期失用性或各种内科疾病引起的工作能力及耐力问题。

工作能力强化训练是一种个性化及就业导向的训练程序,模拟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训练,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强化受训者重返工作的能力。具体目标包括:促进患肢与健肢协调运用,提升全身肌力与耐力,增加痛楚承受能力,培养正确良好的工作体位及习惯,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能力与局限,从而促进病人至工人的角色转换。

工作能力强化训练是工作能力强化计划中的一种主要介入手段,利用多种工作站,模拟某工作岗位的工序进行训练,主要是增强工作相关体能,着重信心的重建和角色的转换。

模拟工作站

工作能力强化训练区域由多个室内或室外模拟工作站组成,每一个工作站设多个训练项目,模拟各种常见工作任务。工作站尽可能模拟实际工序、设备、工具、物料及工作环境,可分为普适工作站及行业工作站两种。前者模拟一些跨行业适用的工作任务,同时可用作工作调适训练及强化训练;后者针对特定行业或工序实施工作能力强化训练。本书介绍了7个普适工作站及8个行业工作站(表1-5)。

表1-5 模拟工作站列表

训练计划

工作能力强化训练由作业治疗师完成。在开展系统的工作能力强化训练前,首先应深入了解工伤职工的岗位要求,分析并找出可能受伤势影响的工序,然后根据其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站及工作任务进行训练。职业康复前期,在工伤职工未确定重返工作岗位时,可参考其受伤前的岗位要求,以工作能力调适训练为重点,设计训练计划。职业康复中、后期,结合工伤职工前期训练的工作能力情况,以工作能力强化训练和模拟训练为重点,设计训练计划;对明确转行业换岗位者,应该对其新岗位的工作要求进行评估,重新设计针对新岗位的训练计划。

工作能力强化训练每周进行5~6次,每天1次,每次6~10项,每项训练15分钟(15分钟为一个训练单元),如针对耐力训练的项目,可做30分钟(两个训练单元),项目之间可按需要稍作休息,以每天训练2~3小时为宜。部分涉及推、拉、提、举等发力动作的训练任务,应从最大力量的50%开始,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及难度。工伤职工在每天受训完毕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疲劳感觉,甚至会引起肌肉痛楚,这是正常的预期反应。训练强度的极限是经一晚休息后以上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若疲劳或痛楚持续超过一晚,表示前一天的训练强度太高,第二天应适当调整,以免过度训练,造成损伤。

工作能力强化训练计划要平衡训练强度和训练受伤风险。若训练强度太低,则无法达到训练目的;训练强度太高,则会导致损伤。治疗师应根据训练时的最大力量、最快心率及最高血压等临床观察指标,结合受训者反馈的感受,如主观困难度、主观辛苦度及是否愿意加快训练步伐等,随时调整训练强度。训练项目的强度和难度要循序渐进,经常调整,以确保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工作能力强化训练比一般的医疗康复训练强度高,训练时存在一定的再受伤风险,除精心制订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外,还要严格执行工作能力强化训练区域安全运作的规章制度,更要有足够的治疗师现场监督、指导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