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曰: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此条文辞卑靡,不类汉文,故山田氏谓为叔和敷衍之文。黎庇留氏亦云,此条欲仿大青龙一节文,惟大青龙之不汗出而烦躁,此则云汗出不彻,多几句文字。且既云汗出,又云当汗不汗,是矛盾也。彼节言身疼痛三字已了,此则言在腹在四肢,腹与四肢皆身也。明明可按,乃云按之不可得。后人手笔,总逊汉文远甚,此等伪书,不必辩也。此外诸家,皆望文生义而已,今姑随文释之,可分三段:
第一,自条首至小发汗为一段,以见太阳阳明并病之最轻者。太阳初得病时,虽发其汗,病不愈而渐入,因转为阳明证候也。何以见为阳明证?以续自微汗出,不恶寒,与初病时之无汗恶寒相反也。此时若仍有太阳病之头痛身疼脉浮之证脉,则是太阳病证不罢,未可概以阳明下法治之也。此何以故,以外证未解,下之为逆也。如此可小发汗,以服桂枝汤为宜。
第二,自设面色缘缘正赤者至熏之为一段,以见太阳阳明并病之最重者。缘者循,缘缘犹循循也,循循依次序之谓,即言面色依次而呈正赤色也。或曰缘缘,连绵貌,如此则面色一片正赤色,而无所间断矣,于事实上恐未必然也,究以前说较妥。怫郁,蕴积也。设面色缘缘正赤,是血液已多聚于头面,而汗仍不出,则是体温蕴积于肌表,因汗腺固闭太甚,不得藉腺开口之作用而放散体外也。如此则当解之,不已,又当熏之以取汗也。
第三,自若发汗不彻,至以脉涩故知也为一段,以见太阳阳明并病之或轻或重者。盖服发汗药而得汗,若汗出不彻,则不可谓为阳气怫郁不得放散而已,实因当汗不汗,故其人烦躁,烦躁之甚,不知痛处,忽然如在腹中,忽然如在四肢,痛处无定,按之不可得其处。且其人呼吸迫促,有短气之状,但坐而不得平卧,如此者,因汗出不彻故也,以麻黄汤更发其汗则愈矣。何以知其因汗出不彻之故?以其脉搏不整,时呈涩象,于以知血运未能流畅,以致内部蕴积而成之高温不得达于肌表,藉汗出而散放故也。
论曰: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凡治病须求其正气之方向。前既屡言之,太阳病时,正气之方向多向外向上。一入阳明,则正气之方向改易,恒多向里向下。是以表证宜汗,里证宜下,此治伤寒之大较也。倘太阳与阳明合病,重在阳明,腹满者可下,以正气向里故也。若合病而胸满,则其满在胸而不在肠,是正气向上向外而不向里,故仍未可下。合病而表未罢,以汗不得出,病毒壅迫于肺,遂呈喘而胸满之证状。正气既向外向上,则治之之法,亦应依其方向,与麻黄汤以发汗定喘,则病可愈,若下之则为逆矣。
论曰: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此条亦示人勿误认治病之方向也。通常以为下利之证状,即正气向里向下之外显证。今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见下利之证候,岂非病已在肠耶?故旧注皆谓太阳与阳明合病,即有太阳证又有阳明证之谓也,其实不然,乃太阳证未罢,而影响及于肠胃,非病毒内扰之谓也,仲师故举一例以明之。意谓太阳与阳明合病之证,必有自然。然之下利证状,与胃家实之阳明病无关,不能不以其下利即认为阳明,仍当以解肌解表为治,故主之以葛根汤,此仲师辨证立方之奥妙也。
按葛根汤之药品,即桂枝二麻黄一汤去杏仁加葛根,其药量则不同耳。其以葛根为主药者,以葛根能起阴气,运输津液以达全身故也。盖津液下注,于直肠,每有下利之见证,故以葛根运输津液于各部,更以芍药弛内脏组织血管之挛急,则下利自止。
且芍药之主要成分为C6H5COOH,与安息香酸同,有解热及镇静之效用。加以麻桂剂之解肌解表,其病安有不愈者哉。
可见本条之合病,决非太阳阳明并见,吾故曰太阳未罢,影响及于肠胃,非病毒内扰也。故取葛根之陷者举之之义,以为治疗也。仲师之为此论,诚恐医者误认方向于疑似之间(下利多属肠病)为之辨别施治也。
论曰: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此条即申明前条之义。不独津液下注于肠而下利之非阳明证,即津液注于胃而作呕者,亦非阳明证,不过其病扰及阳明之部位耳。仲师故特书论文曰“不下利但呕者”以申明之,于前用药剂中加半夏以止呕也。盖胃无吸收水分之功能,藉半夏以降逆,令水下达于肠,而后葛根汤乃能完成输运之功也。
葛根加半夏汤方
(1)药品:葛根 麻黄去节 甘草炙 芍药 桂枝去皮 生姜切 半夏洗 大枣擘
(2)药量: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 生姜三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
(3)煎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4)服法: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论曰: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此条经于总论时详述之,今更略述其用药之梗概如次。
项背强,即言自腰部沿脊柱两侧,上至后头结节,其筋肉呈强直性痉挛之谓也。其项背之肌肉神经何以显强急之状,实由于津液不能布达故也。津液由消化管中来,津液不能布达,即消化管中之营养液不被血管吸收,不能灌输于肌表,此即太阳病扰及于内脏之证象也。注家有以项背强为太阳阳明合病者,非无因也。故亦主以葛根汤,使葛根摄消化管中之营养液,输送于项背之肌肉组织,同时并用麻桂以解肌表,则病可愈也。至李东垣、张洁古辈,谓葛根为阳明经主药,实未深思矣。
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此条总论中亦经述及,但于方解未详,今略述之如次。
依明赵刻本,则本汤方与葛根汤完全相同。但据林亿按语,则本汤应无麻黄。据林亿说“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依此则本汤方不当有麻黄也。成无己本亦无麻黄,是本汤方应以林说为是。且本条与前条文字所异者,只有汗无汗耳。故汤方亦应依此不同之点立方也,由是知葛根为治项背强之特效药也。惟本条之汗出而曰反,大约项背强者多无汗,故于汗出上加反字耳,当无深义存乎其间也。至于筋肉挛急,虽寒热均能致之,惟其证状不同,本证当属于热之刺激也。学者可参看总论。
桂枝加葛根汤方
(1)药品:桂枝去皮 芍药 甘草炙 生姜切 大枣擘 葛根
(2)药量: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葛根四两
(3)煎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4)服法:温服一升,不须啜粥,余如桂枝将息,及禁忌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