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下利便脓血之脉证

下利便脓血之脉证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田氏谓此之便脓血,系今之痢疾,决非伤寒,其说非也。盖少阴虚寒下利,本常见之证,而肠部出血,混于粪便中下者,本不多见。且证极危险,多数不救,故仲师立桃花汤,以救治之也。仲师恐医生误认此证,故亦提示医生曰:桃花汤主之,明示桃花汤乃治肠出血之主剂也。诊时仍下利便脓血,腹痛,手足微冷,神昏,脉沉数而弱,与桃花汤加当归白芍附子阿胶,一服下利略止,再服血完全止,调治十余日而愈。

论曰: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为虚寒之证,以体温不足,故有恶寒而无发热。至八九日,或由药效或由生理自然变化,而少阴之本证已去,一身手足尽热者,此由机能衰减,变而为机能亢盛,乃阳回之佳现象也。如此则危险时期虽已渡过,亦间有便血之证,仍似属危险情形者,其实不然。因热在血管者,随排尿之作用,迁移于膀胱,故尿血也。伤寒至肠出血,固属危候,但此之小便出血,由热在膀胱者,未可一例看也。

论曰: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此条所举之证状,即寒伤中之肠出血证候也。山田氏谓此之便脓血,系今之痢疾,决非伤寒,其说非也。盖少阴虚寒下利,本常见之证,而肠部出血,混于粪便中下者,本不多见。且证极危险,多数不救,故仲师立桃花汤,以救治之也。

桃花汤方

(1)药品及分量: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2)煎法及服量: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论曰: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此条比较上条之证状,所多者腹痛及小便不利耳。且上条肠出血与下利并来,出血性颇急;此条二三日至四五日下利不止,然后肠出血,其出血性略慢,故有腹痛小便不利之先兆。仲师恐医生误认此证,故亦提示医生曰:桃花汤主之,明示桃花汤乃治肠出血之主剂也。其兼见之证状如何,初不必问,专以便脓血为本汤之主证是也。

伤寒肠出血之证候不多见,意者我国医生恪守伤寒下不嫌迟之戒,不若西医之通便太早,有以致之也。丙子年六月间,余治冼荫庭之妇,该妇人得病之初,即入某医院留医,该院医生证明系肠窒扶斯[6](又名伤寒),留医已三星期矣。忽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下利日廿余行,所下溏粪及黏液,杂以鲜红血星。该医生断为肠出血,宣告绝望,翌日该妇乃迁回家中,延余诊治。诊时仍下利便脓血,腹痛,手足微冷,神昏,脉沉数而弱,与桃花汤加当归白芍附子阿胶,一服下利略止,再服血完全止,调治十余日而愈。余治伤寒肠出血者只此,因证候少见,附录于此以资参考。可知经方之不我欺也,但见证加药,又不可拘泥成法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