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灵枢·邪客》曰:少阴,心脉也。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此包络者遂得以同于心主之脉,而即以心主称之也。故治病者亦治心包络之穴而已,独不取于心之腧者,有以也。故外经有病,独取其掌后锐骨之端神门穴耳。其余脉之出入曲折,所行之疾徐,皆于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行也。
《灵枢·邪客》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客也。客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腧焉。
马元台曰:此承上文而明手少阴心经,不必有治病之腧也。输者穴也,前《灵枢·本输》只言心出于中冲(溜于劳宫,注于大陵,行于间使,入于曲泽)云云,而不言心经者,岂心经独无治病之腧乎?非谓心经无输穴也。少阴者,心之脉也,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乃所以藏神者,故为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而邪弗能客,若邪客之,则心伤而神去,人至于死矣。故凡诸邪之在心者,皆不在于心,而在于心之包络。此包络者遂得以同于心主之脉,而即以心主称之也。故治病者亦治心包络之穴而已,独不取于心之腧者,有以也。
《灵枢·邪客》曰:其外经病,而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其余脉出入屈折,其行之疾徐,皆如手少阴,心主之脉行也。
马元台曰:此承上文而明心经之病,在外经而不在内脏,所以止取神门之穴,而余病则取包络而已。夫诸邪之在心者,皆治心之包络,则少阴心经独不病乎?伯言心经之病,在于外经,凡经脉之行于外者偶病耳,其心之内脏,则不容病者也。故外经有病,独取其掌后锐骨之端神门穴耳。其余脉之出入曲折,所行之疾徐,皆于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行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