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经脉之行次

论经脉之行次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足太阳膀胱经,名曰天柱,乃背后第七行次之脉也,盖自在前任脉为第一行次,自前而侧而后,则以此为第七行也宜矣。其曰任脉侧之动脉,乃足阳明经名人迎者为二行,正以人迎为足阳明挟喉之动脉。其曰手阳明大肠经名扶突为三行,然行次又在足阳明之腧外,不至曲颊一寸,盖在曲颊下一寸,正扶突穴也。其曰手太阳经名天窗者为四行,然穴正当曲颊之下,扶突之上陷中也。其曰足太阳经名天柱者为七行,然穴挟项后大筋之中,发际之阴也。

《灵枢·本输》曰: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一次据下文“次”字下,当有一“脉”字,犹言脉之一行也,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脉,手阳明也,名曰扶突;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窗;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按:天容系手太阳经,非足少阳经,疑是天冲穴;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腋内动脉,手太阴也,名曰天府。脉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

马元台曰:此举诸经之穴,有列其行次而言者,有指其穴所而言者,皆示人以觅穴之法也。腹部中行,系任脉经,然在缺盆之中间,是为任脉,其穴曰天突,在颈前结喉下四寸宛宛中,乃腹中央第一行次之脉也(缺盆系足阳明胃经穴,在肩下横骨陷中,去中行二寸,故任脉当为缺盆之中间)。任脉之侧开二寸,即足阳明胃经也,其在颈之穴,名曰人迎,夹结喉两旁一寸半,乃腹部第二行次之脉也。手阳明大肠经,名曰扶突,乃腹部第三行次之脉也(在颈,当曲颊下一寸,人迎后一寸半)。手太阳小肠经,名曰天窗,乃前部第四行次之脉也(在颈大筋间前,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足少阳胆经,名曰天冲,乃侧部第五行次之脉也(耳后发际二寸,耳上如前三寸)。手少阳三焦经,名曰天牖,乃侧部第六行次之脉也(在颈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足太阳膀胱经,名曰天柱,乃背后第七行次之脉也,盖自在前任脉为第一行次,自前而侧而后,则以此为第七行也宜矣(天柱挟项后,发际、大筋外廉陷中)。颈之中央,即后项也,后项之下,乃督脉一经,其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名曰风府(一名舌本,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禁灸,令人失音),由此而一直下行,以至长强,皆督脉经穴也。腋内动脉,即腋下三寸,臂臑内廉动脉陷中,以鼻取之,系手太阴肺经也,其穴名曰天府。自此而下行肘臂,以至大指之端少商,皆肺经穴也。腋下三寸,即乳后一寸,着胁直腋撅肋间,系手心主,即手厥阴心包络经也,其穴名曰天池。自此而上行于腋,以下至于肘臂之天泉曲泽,至手中指之中冲,皆手厥阴心包络经穴也。夫自督脉至此三经,盖各指在项在臂在腋之首穴,无非示人以觅穴之法耳。

《灵枢·本输》曰:足阳明,挟喉之动脉也,其腧在膺中。手阳明次在其腧外,不至曲颊一寸。手太阳当曲颊。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手少阳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阳挟项,大筋之中,发际阴。

马元台曰:此历承上文而申言之,皆指穴之在行次者,有各所也。缺盆之中为任脉,自天突以下而为一行,固至明而不必言矣。其曰任脉侧之动脉,乃足阳明经名人迎者为二行,正以人迎为足阳明挟喉之动脉。自此而下,凡水突、气舍、缺盆,以至气户、库房、屋翳之类,无非膺中之穴也,故曰其腧在膺中。何也?胸之两旁谓之膺也。其曰手阳明大肠经名扶突为三行,然行次又在足阳明之腧外,不至曲颊一寸,盖在曲颊下一寸,正扶突穴也。其曰手太阳经名天窗者为四行,然穴正当曲颊之下,扶突之上陷中也。其曰足少阳经名天冲者,为五行,然穴在耳下曲颊之后,正耳后发际二寸,耳上如前三寸也。其曰手少阳经名天牖者为六行,然穴在耳后上加完骨之上,正以完骨在上,而天牖在下,则完骨加其上也。其曰足太阳经名天柱者为七行,然穴挟项后大筋之中,发际之阴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