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国爱民,尽心尽力
1950年抗美援朝,陆瘦燕积极带头捐献1亿元买飞机大炮(当年曾在报上表彰宣传。注:1万元合现在1元,1亿元合现在1万元)。1958年海峡两岸关系紧张,福建前线急需汽车,陆瘦燕毅然将自己的汽车捐献给国家,而自己改乘三轮车上下班。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在事业上和物质上都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平日里,陆瘦燕只要看到别人有困难,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他到里弄创办的一间理发室去理发,这间理发室很小,条件亦很差,室内大一点的镜子也没有,陆瘦燕理完发,回到家里,就把家里挂在墙上的很大的椭圆形穿衣镜拿下来,让儿子拿去送给了理发室。20世纪50年代,在“陆瘦燕针灸”诊所,凡遇到贫困的患者,他都要免去挂号费,甚至还赠送药物。对一些上门求助的,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他也总是尽力给予帮助,有的帮助介绍工作,有的在经济上给以资助,甚或连续资助多年。他对子女说:能帮到别人,那是好事,要多做,要常做。
1950年初,陆氏伉俪到市郊农村参加学生婚礼后留影。照片上身后的汽车,在1958年他们毅然将其捐献给了国家
(二)虚心求教,真诚相待
虚怀若谷,敬重他人,慷慨大度,热情真挚,是陆瘦燕的待人之道。所以他的朋友很多,在业内也是如此。他和中医儿科徐丽洲,中医内科张仲友、施伯英、陆清洁、丁济仁、中医骨科陶慕章,中医外科顾伯华结拜为八兄弟,经常在一起交流经验,切磋技艺。
在20世纪40年代,陆氏伉俪创办“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及针灸函授班时,许多中医名家多给予了大力支持,在《针灸讲义》扉页登载的“本社职员表”中,研究委员:王佐良、石纯农、朱治吉、朱南孙、李国衡、徐少明、陆清源、陈春培、张志英、张志雄、张镜人、苏读贤、严肃容。编审委员:秦伯未、章巨膺、章次公、张赞臣、陆渊雷、刘民叔、谢利恒。从这些名单中,不仅有中医针灸科,更有许多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伤科、中医耳鼻喉科的名医大家,从这些闪光的名字,能体察到陆瘦燕和他们不仅是同道,更有深厚的友谊。
1955年,陆瘦燕到北京开会,抽空专程拜访了针灸名家王乐亭,南北名家的会晤、交流,在当年的针灸界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因为地隔南北,交通不像现在便捷,大家又多是私人开业,空闲外出的机会不多。他们也很看重这次会晤,故特到照相馆合影留念。
(三)无私传授,提携后学
陆瘦燕的学生陈汉平在他写的《继承传统,开放兼容——纪念海派中医学家陆瘦燕先生》一文中有这样的记载:“1963年夏,我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奉派至当时由陆瘦燕师和他夫人朱汝功为正、副主任的龙华医院针灸科任住院医师,使我有机会侍诊于他们左右,学习如何在脏腑经络学说指导下应用五输穴配伍治疗以及经穴切诊等经验,受益良多。入科不久,陆瘦燕夫妇设家宴欢迎我成为科室一员。当尚显青涩的我走进‘燕庐’,仿佛有一种‘得气’的感受。实际上‘文革’前此迎新之举已成惯例。令人难忘的是,1964年11月,在我赴京参加卫生部举办的进修班前夕,陆瘦燕夫妇主动为我提供一件大衣,让缺乏厚实冬衣的‘南蛮子’顺利抵御了京城长冬之严寒。1965年秋,我随朱主任到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进行协作针灸麻醉下施行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研究。这是在陆瘦燕主持的上海市针灸研究所,成功地与上海市第一结核病院合作开展针灸麻醉下肺叶切除术研究的激励下进行的。而在科内学术交流时,我有幸被陆瘦燕选中,通过曲池穴零距离地感受陆瘦燕示范的‘烧山火’针刺手法。未料到的是,这经典版针刺手法的演绎,竟成了历史的绝唱。当笔者也已古稀之年,遥想当年,倘使二位功成名就的上级医师对我这位当时对中医针灸还有些懵懂、羽翼未丰的青年医师,哪怕有一丝一毫的歧视乃至压制,就难以想象我会有此后颇为顺畅的成长。这就是人生的机遇吧,可遇而不可求。由于对陆、朱两先生在我初出茅庐阶段的关照留下的深刻记忆,所以40多年后仍能想起那些细节。”陆氏伉俪关心提携后学,潜心医治患者,令当年的学子到晚年还记忆犹新。
1997年,朱汝功84岁,她日常生活非常节俭,但为培养中医针灸人才,特地回国向上海中医药大学捐资10万元人民币,设立“朱汝功奖学金”,用于资助生活贫困、品学兼优的针灸专业学生。1998年,她为长江洪水灾区捐赠了1万元人民币。直至今日,仍每年资助两名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回顾她数十年的行医生涯,得到过她施诊给药的,得到过她无私帮助的,真是难以计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