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疏调经气,补虚泻实

疏调经气,补虚泻实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陆氏伉俪特别重视针刺补泻手法,他们认为针刺手法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就是疏调经气和补虚泻实。他们在数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认为正确运用针刺补泻手法,对治疗效果确有一定的作用,运用补泻手法的疗效一般比不用补泻手法为高,特别在治疗内脏病时更为突出。

陆氏伉俪特别重视针刺补泻手法,他们认为针刺手法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就是疏调经气和补虚泻实。补泻手法是通过补虚泻实来达到调和阴阳、疏调营卫的目的。

《灵枢·百病始生》说:“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灵枢·胀论》也说:“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如鼓应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更说:“补泻反,则病益笃。”《难经·七十三难》说:“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金针赋》:“观夫针道,捷法最奇,须要明夫补泻,方可起于倾危。”这都说明掌握补泻手法是决定针刺疗效的关键。《灵枢·根结》说:“满而补之,则阴阳四溢,肠胃充郭,肝肺内,阴阳相错;虚而泻之,则经脉空虚,血气竭枯,肠胃㒤辟,皮肤薄著,毛腠夭膲,予之死期。”虽然对不掌握补泻手法而造成“予之死期”的严重后果,在临床上很少见,但古人这样提出,一定是有其经验教训作为根据的。

他们在数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认为正确运用针刺补泻手法,对治疗效果确有一定的作用,运用补泻手法的疗效一般比不用补泻手法为高,特别在治疗内脏病时更为突出。每一个腧穴,都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功能,只要针灸激发其功能,就能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仅仅如此还不够,有时往往疗效不够理想。还必须使用不同的手法,对腧穴造成不同的刺激,以适应病情需要。

经脉有通行营卫的作用,一切疾病,不论在脏、在腑、在皮肤或在筋骨,也不论是外因、内因或不内外因所致,其最后莫不影响经络。针刺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就是因为它能作用于经脉之气,疏通营卫、调和阴阳之故。

(一)单式补泻手法

他们将补泻手法分为“调和阴阳之气”和“疏调营卫之气”两类。

1.调和阴阳 是针对经络原气的有余或不足而出现的寒热虚实性质的疾病而设,有徐疾补泻、提插补泻、开阖补泻、呼吸补泻和纳支补泻五种。

2.疏调营卫 是以营卫之气循经运行时出现太过或不及的病理矛盾,从而导致血气壅滞、经脉不通等病而设。有迎随补泻与捻转补泻两种。

而留针法与九六法,这两种手法常结合以上两类手法同用。

这样的分类对指导临床具有现实意义,体现了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来解决的辩证法思想,是针刺手法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创见。

(二)复式补泻手法

复式补泻手法是单一的基本手法与辅助手法的综合应用形式,根据它们的组合关系可以分为四大类20种。

1.补法或泻法的单纯组合 有“烧山火”和“透天凉”两种。

2.补法和泻法的交错组合 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流气法、提气法、龙虎交战法、饿马摇铃法、子午捣臼法7种。

3.补泻法和行气法的相互组合 有运气法、纳气法、青龙摆尾法、白虎摇头法、苍龟探穴法、赤凤迎源法、龙虎升降法、通关交经法、关节交经法9种。

4.配穴法与手法(补泻法或行气法)的相互组合 有五脏交经(子母配穴加龙虎龟凤4种行气法)及膈角交经法(五行生克配穴加补虚泻实法)两种。

他们进而对每种手法从组合结构入手,对它们的作用作了深入的探讨,纲举目张,义理清晰,为当今文献之先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