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

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陆瘦燕在《针刺补泻手法的探讨》一文中曾详细地谈到针灸并用的方法:“凡虚实相兼的病证,如上虚下实,或上实下虚等,若针与灸适当配合,有各取其长的良好效果。一般是一日针治,一日灸治,交替使用,既能起针刺调气的作用,又能收艾灸温行的效果,疗效则比单纯针刺或单纯艾灸为显著。至于针与灸的间隔次数,应结合对象,适当施行,或针2次灸1次,或针3次灸1次,需要灵活掌握。”

古人曾有“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的说法,但陆氏伉俪认为针和灸有时是可以并用的,不必拘泥于古说。

陆瘦燕在《针刺补泻手法的探讨》一文中曾详细地谈到针灸并用的方法:“凡虚实相兼的病证,如上虚下实,或上实下虚等,若针与灸适当配合,有各取其长的良好效果。一般是一日针治,一日灸治,交替使用,既能起针刺调气的作用,又能收艾灸温行的效果,疗效则比单纯针刺或单纯艾灸为显著。至于针与灸的间隔次数,应结合对象,适当施行,或针2次灸1次,或针3次灸1次,需要灵活掌握。”

案1 某老中医,68岁。

胃脘疼痛,纳谷不香,呕吐泛酸,得食即痛,痛久则吐,已年余,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近日神乏怯冷,呕吐更剧,不能进食,迭治无效。患者丧失信心,嘱家属准备后事。是日中午,陆瘦燕前去会诊,询知其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脉沉迟,太溪、冲阳脉均濡细。认为此乃脾肾阳虚,命门火衰,釜底无薪,不能腐熟水谷,拟温补脾肾,非灸不能急挽其危。立即行处方如下。

【处方】灸中魁2,足三里2,中脘,关元。

【灸法】麦粒灸,每次2穴,轮流施灸,每穴7~11壮。

经灸中魁、足三里后,呕吐即止。次日复灸中脘、关元,患者觉脘腹温暖舒服,能吃稀粥,脘痛顿减。后以中药调治,食欲渐增。10余日后,能起床行走,1个月后恢复工作。

【按】本案,陆瘦燕抓住“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特征,断为反胃之证,虚在下焦,取奇穴中魁止呕治标,配足三里温中和胃,灸后呕吐即止。次日,复灸胃募中脘以暖中宫,加灸关元以补命火而温下元,釜底添薪,故仅治二诊,证减其半。

灸法能振复元气,有温阳之功,对虚寒重症,陆瘦燕往往施用灸法。

案2 患者,女,54岁。

胃病已20余年,形瘦纳少,大便闭结,胃脘作痛,时有呃逆吐酸,胃部有下坠感,偶尔吃少量干饭,胃痛即发,10个月来只能吃面条和稀粥,脉细软,苔薄中剥。陆瘦燕断为病久势笃,胃阴已伤,治拟扶脾益胃,和营通络。

【处方】脾俞2,补,胃俞2,补,中脘补,章门2,补,足三里2,补,内关2,泻。

【手法】捻转补泻,不留针。

采用上法间日连续治疗10余次,胃痛渐见好转,终于可吃干饭了。

【按】陆瘦燕在临床上的治疗手法是非常灵活的,因人而异。此案中,他除了采用俞募配穴结合补泻手法外,就是“不留针”。他认为对久病正虚的患者,留针刺激量太大,反而对病情不利,补泻手法完成后即可起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