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理与病理

生理与病理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明小儿生长力旺盛,火曰炎上,又说明患病时易于热变,但疾病后易于康复。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为稚阴稚阳说立下基础。所以在临床时必须关注此三脏生理与病理的关系,也说明脾的重要性。

1.纯阳说“纯阳”最早见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古有巫方,立小儿《颅囟经》”中,后于《宋史·艺文志》记中古有师巫著《颅囟经》二卷。书云“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说明小儿生长力旺盛,火曰炎上,又说明患病时易于热变,但疾病后易于康复。

2.稚阴稚阳说 在《灵枢·逆顺肥瘦》已有提及:“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清代吴鞠通《解儿难》:“小儿稚阳为未充,稚阴未长。”为稚阴稚阳说立下基础。总的说明小儿阴阳均幼稚,脏腑娇嫩,抗病能力弱,易于受邪得病,病后又多变,出现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病象,然脏腑清灵,也易拨乱反正。

3.三有余而四不足 金元朱丹溪(1281—1358)提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小儿热性病多见,是阳有余之故;由于阴常不足,故更易阳亢。

明代万全(16世纪)根据钱乙的“五脏证治”提出小儿“心肝有余,肺脾肾不足”的论点,认为心火有余故多见惊悸、怔忡之症;肝木有余故多见惊风、搐搦之症;肺娇嫩故多见咳、喘、闷乱之症;脾不足故易患疳、积、纳呆、泄泻等症;肾常虚故常见遗尿、水肿、尿清长诸症。

综上所述,三有余而四不足之特征是小儿生理又是病理的所在。

4.肺、脾、肾三脏之相互关系 如前所述,脾是其余四脏之枢纽,由于此三脏常不足,所以在辨证中必须多关注此三脏之病变,尤其更需重视脾土之作用。丁济万在临诊时,也常谈及肺、脾、肾三脏之密切关系,指出:“肺经病及脾则病重,过脾及肾则难治;反之肾经病及脾则病重,过脾及肺也难治。”所以在临床时必须关注此三脏生理与病理的关系,也说明脾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