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已病与第三状态

已病与第三状态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种说法,人体在未病和已病之间,存在着一种第三状态,也就是说在健康和疾病之外,还存在着一种既非健康也非疾病的中间状态,有人把这样的状态叫作“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在人群十分常见。世界卫生组织有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总人口的5%,患病的人占20%,大约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另据估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中年人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

治疗与调养密切相关,有时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往往互相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病治疗,无病调养。不过,有病之人与未病之人有时也难以区分。“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人九种体质划分。九种体质指的是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虚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平和体质。其中平和体质是正常人,是完全健康的人体。特禀质主要是指过敏体质;过敏体质在接触过敏原之前,不存在过敏反应,也是处于正常状态。不过我们可以想一想,具有过敏体质的人,他们在不发生过敏反应的时候,他们的身体状态是完全健康的吗?笔者认为也未必是完全健康的,只是没有显示出症状而已,他们的身体里面有潜在的症结,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作。另外七种体质,阳虚、阴虚、痰湿、湿热、气虚、血瘀、气郁,按照中医学的观点,这样七种体质的身体,不是正气虚弱,就是存在邪气。一个人的身体如果存在正虚或邪实的问题,对于这样的状态,我们该说健康,还是该说不健康?我们该说未病,还是该说已病?

有一种说法,人体在未病和已病之间,存在着一种第三状态,也就是说在健康和疾病之外,还存在着一种既非健康也非疾病的中间状态,有人把这样的状态叫作“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指的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请注意,这里讲的是“生理”状态,而不是病理状态。具体一点讲,亚健康就是人们感觉到身体和心理不适,如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困倦、头昏、头痛、眩晕、睡眠不良、坐立不安、心悸、气短、便秘等;或者烦躁焦虑、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思想涣散、记忆力减退、冷漠、无望、无助、空虚或孤独感等。一个人虽然有这么多的身体或心理不适,但是他去到医院反复检查,全面检查,把全身都查了一遍,恨不得把每一根头发都给仔细地检查一遍,结果什么异常都没有找到。

上面说的什么异常都没有找到,那是从西医的角度讲的。如果采用中医的检查方法,是能够找到异常的,如脸色异常,舌象异常,脉象异常等,面色暗滞、黑眼圈、目光无神,眼睛干涩,口舌干燥,舌苔厚腻,或无苔而裂等。其实这些都是病状。

亚健康状态在人群十分常见。世界卫生组织有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总人口的5%,患病的人占20%,大约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近几十年来,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呈上升趋势。有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有约600万人被怀疑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的年龄多为20~45岁。另据估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中年人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

亚健康状态其实是难以确定的。一个人感到很难受,但各种检查没有发现异常,这难道说就没有病吗?难道说就不是病吗?我们知道,检查技术和检查方法在不断发展。今天我们能够用新技术检查出来的病,若干年以前是检查不出来的,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很多年以前是存在的,但是当时没有找到检出它的方法,看不到它。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到那个时候,一个由于感染幽门螺杆菌而导致胃胀、口臭的人,难道可以说他只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吗?今天无法检查出来的病,再过若干年或许就会检查出来。所以检查不出来的不适,我们还不能说不是疾病,还不能说就是亚健康状态。

怎么样处理第三状态呢?是应该进行调养,还是应该给予治疗?对第三状态的干预措施,我们是应该称之为调养,还是称之为治疗比较合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