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姜汁的制取方法

生姜汁的制取方法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姜汁的制取方法一般是先将生姜洗净,切细,然后加上适量的饮用水,一般加水量为5倍左右,比如10克的生姜,加水量就是50毫升左右。给了生姜一个“呕家圣药”的美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的止呕作用与它所含有的姜辣素有关。橘皮、生姜都是温性的药物,它们的用量分别为1斤和8两,而凉性的枳实,它的用量只有3两,因此药方的整体性质是温性的。

《金匮要略》没有讲如何制取生姜汁。生姜汁的制取方法一般是先将生姜洗净,切细,然后加上适量的饮用水,一般加水量为5倍左右,比如10克的生姜,加水量就是50毫升左右。加水之后,将生姜捣烂,让生姜本身就含有的汁液溶入水中,使之得到充分稀释,最后将汁液压榨出来,生姜汁就制取出来了。一定要加适量的水,才能很容易地榨取生姜汁,否则是很难榨取的,因为生姜本身含有的汁液太浓稠。如今我们到餐馆里喝的各种鲜榨汁,如玉米汁、山药汁、苹果汁等,在榨取的时候,都是需要加适量水的。虽然加了适量的水,但是榨取的仍然是生姜的汁液,所以后来人们也把它称为“生姜自然汁”。

上面讲的是第一个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呢便是生姜半夏汤的服量。单独一味半夏加水上火煮好,去掉半夏药渣,把预先制取的生姜汁与半夏汤混合,再次上火稍微煎一煎,使半夏和生姜的成分相互充分作用。这样再一次煎煮之后,剩下1升半的液体,合今约300毫升,分成4份,每份约75毫升,这就是一次服用的药量。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做法,一个很有意义的做法。为什么每次仅仅喝这样少的药液呢?这是因为患者胃气上逆,胃气不和,如果喝的药量多,有可能加重胃气不和,导致症状加重。所以,对这个药方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喝法。

在医圣的药方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生姜被用于降逆和胃止呕。比如黄芩汤是治疗下痢的一个药方,如果兼见呕吐的症状,那黄芩汤就要再加上半夏、生姜两味药物,这样就成了黄芩汤加半夏生姜汤。其他如橘皮竹茹汤等,医圣都用生姜降逆和胃止呕。由于生姜具有良好的降逆和胃功能,所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凡呕者,多食生姜,此是呕家圣药。”给了生姜一个“呕家圣药”的美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的止呕作用与它所含有的姜辣素有关。

7.橘枳姜汤 这个药方的命名也用到了生姜的名称,其中“姜”字指的是生姜。这个药方的适应证是“胸痹”。痹就是不通的病症。肢体肌肉关节受到邪气的损伤,气血闭阻不通的病症叫作“痹”,脏腑受到邪气的损伤,气血闭阻不通的病症也叫作“痹”。胸痹就是胸中出现邪气,胸中气血被邪气闭阻,患者因此感到胸中憋闷,呼吸变得短促,甚者可能出现胸痛。引起胸痹的邪气有多种,比较常见的邪气是阴寒性质的水饮,即寒饮。由于是寒饮,所以临床表现可能还有咳嗽痰涎,舌苔白,舌色偏淡,面色有寒气,口淡不渴,恶寒喜暖等特点。对于寒饮性质的胸痹,应该用橘枳姜汤一类温阳散寒、行气化饮的药方治疗。

橘枳姜汤方

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橘枳姜汤只有橘皮、枳实、生姜三味药物。橘皮苦、辛、温,能够温化痰饮,行气通痹。枳实虽然是凉性的药物,但是它具有辛味,因此也能够行气通痹。生姜辛温,能宣散胸中的寒邪,温化胸中的饮邪。橘皮、生姜都是温性的药物,它们的用量分别为1斤和8两,而凉性的枳实,它的用量只有3两,因此药方的整体性质是温性的。

【食宜】

生姜适合大多数人吃。中国人几乎家家都用生姜,作为调味佳品,它的辛辣芳香可使菜肴变得更加美味可口,使人食欲倍增。由于生姜是辛温的,可以散寒发表、温中暖胃、散水气、降逆和胃止呕,所以生姜特别适合身体有寒气的人吃,既适合寒气在身体表面的情况,也适合寒气在身体里面的情况。比如在低温的环境里受寒了,煮一碗生姜汤,可以散寒解表。再比如因为吃了凉冷饮食引起腹痛、呕吐,甚至腹泻,煮一碗生姜汤,可以温中暖胃。

生姜虽然是一味很平常的食物,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调料应用,但是它具有很多药理活性。研究表明,生姜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维护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能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生姜可以抗风湿,能够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的肿痛症状和晨僵现象,每天早晨起床之后嚼食一两片生姜,坚持几个月,可以让关节疼痛感明显减轻;生姜具有利胆作用,可以防治胆结石;生姜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可以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生姜还具有抗衰老作用;姜辣素具有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可清除老年斑,其作用甚至超过维生素E。

平时胃寒的人,可以每天清晨含服一两片生姜,或者喝一小盅姜汤,可以起到温中暖胃的效果。《红楼梦》五十二回里描述到宝玉“天未大明,麝月、晴雯叫醒宝玉,梳洗毕,喝了两口建莲红枣汤,噙了一块法制紫姜,便去贾母处请安道别”。这段文字反映清代人有用生姜清口、驱寒和提神的习俗。

生姜还可以预防晕车,缓解由于晕车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生姜也可以缓解产后腹痛、经期受寒腹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