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烧灰存性”是什么意思

“烧灰存性”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虽说是烧灰,并不是真的把药物彻底地烧成了灰烬。药物烧灰存性不仅有收涩止血、止泻的作用,还具有解毒防邪的作用。这是医圣用于妇女妊娠养胎的一个小方子。妇女在怀孕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症状,对胎儿会有影响,应该采取措施,消除症状。白术散由白术、川芎、蜀椒和牡蛎4味药物组成。钱匕是当时量取粉末状药物的量勺。医圣的几张药方,还没有完全反映花椒的全部作用。

烧灰存性是一种特别的中药炮制方法,主要是用于对植物药的炮制,用火煅烧药物,直至把药物煅烧为灰炭,但是又不能煅烧太过头了,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药材的药性,生地黄烧成的炭,就是生地黄炭,还带有生地黄的药性;黄芩烧成的炭,就是黄芩炭,还带有黄芩的药性。如果烧得太过了,彻底烧成了炭,到底是黄芩炭,还是生地炭,或者是其他别的什么植物烧成的炭,就分不清,都一个样了。生地炭不再具有生地的药性,黄芩炭不再具有黄芩的药性。所以,虽说是烧灰,并不是真的把药物彻底地烧成了灰烬。

为什么要把药物烧灰呢?如果药物都烧成灰了,它们还会有作用吗?中医之所以要把有些药物烧成灰使用,主要是为了加强药物的止血或止泻功能,因为植物药烧成的炭具有收涩的性质,可以迅速使血液凝固,使肠道分泌和排泄减少,这样药物的止血、止泻作用便得到加强。这样的应用可以说是古人的一个发现和发明。我国最早在西汉时期的方书《五十二病方》中便记载有烧炭药的应用,其中记载了“燔左角发”,把从人左侧头上的发剪下了烧成的灰,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血余炭”,这是用于止血的一味药。

药物烧灰存性不仅有收涩止血、止泻的作用,还具有解毒防邪的作用。因为炭能收涩,能够与伤口的血液和分泌物迅速在伤口形成一层结膜,可以屏蔽外面的邪气,病原微生物不得入侵,也难以生长,难以存活。

药物怎么烧灰呢?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火烧煅药物,一种是把药物放到锅里用大火快炒,把药物炒到需要的程度即可。如果停火以后,锅和药材的温度仍然很高,担心烧过了,可以往药物上喷洒少量清水降温,然后再用微火炒干就可以了。还有一种方法是把药物放入陶罐里密闭,加热,煅烧至炭化。

“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果创口小,那就直接把王不留行散撒在创口,厚厚的一层,既能止血,又能止痛,还能预防感染。如果创口大,就不要撒到创口上了,撒到创口上,反而不好处理创口了。该缝合就缝合,该包扎就包扎。然后采用内服的方法,把王不留行散吃下去,同样也有止血止痛等作用。这个方子也可以用于产后出血、恶露不尽的治疗。

最后我们还是应该说说这个药方里面的蜀椒。蜀椒在这个药方中仍然与它的老搭档“干姜”一起出现,它在这个药方里的主要作用是止痛、散寒、活血化瘀。任何出血都会导致瘀血,所以在出血止住后,还要活血化瘀。另外按照古人的认识,身体的伤口有可能会受到寒邪的入侵,用一点蜀椒和干姜,可以起到散寒御风的作用。

至于药方中说的某月某日采某药,这是古人关于采药时间的一个要求。

5.白术散 这个方子本来是记载于医圣写的书里面,不知怎么给弄丢了,不过好在后来被唐代的一位叫王焘的医家见到了,王焘就收录到了他撰写的《外台秘要》。王焘是一个很严谨的人,他注明了这是张仲景的药方。到了宋代,医家林亿在整理张仲景的著作时,又从《外台秘要》把这个药方抄了回来,作为附方,记录在了《金匮要略》里面。

这是医圣用于妇女妊娠养胎的一个小方子。妇女在怀孕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症状,对胎儿会有影响,应该采取措施,消除症状。从白术散这个药方后面的说明看,白术散所能够处理的症状主要是腹痛,其次也可能还有胃痛、呕吐、恶心、不能饮食。白术散由白术、川芎、蜀椒和牡蛎4味药物组成。

白术散方

白术、川芎、蜀椒三分(去汗),牡蛎。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川芎;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蜀椒还是要按常规处理一下,先放到锅里炒一炒,去掉炒出来的花椒油,把没有开口的花椒,以及掉出来的花椒籽都挑出来扔掉。然后用杵臼把4种药物杵成细末。每次取1钱匕,用酒服下去。白天服3次,夜间还要服1次。

钱匕是什么?钱匕是当时量取粉末状药物的量勺。那个时候人们把勺称为“匕”。最开始人们用五铢钱量取药粉。五铢钱是汉代广泛使用的铜钱。用五铢钱抄取药粉,药粉满满地堆在钱面上不落下来,这样多的药粉就是一钱匕。后来人们按照这样大小的量制作量勺,专门用于量取药粉的工具,仍然把它叫作“钱匕”。1钱匕的药量,如果是植物粉末,重1~2克,如果是矿物药粉,重2~3克。

如果腹痛比较厉害,在这个药方里面要加芍药,芍药止腹痛的效果是很好的。如果胃痛,把川芎的用量加大一倍,用6份。如果伴有恶心、呕吐,连吃喝都有影响了,那就另外加上细辛、半夏2味药。不过笔者认为这里的细辛、半夏可以不用,改用生姜、陈皮比较好。服了白术散以后,再喝一点醋浆水。醋浆水也叫作酸浆水,由米浆水发酵而成,味道酸甜,所以叫作醋浆水或酸浆水,它的性质是凉的,具有养脾和胃、降逆止呕的功能。如果服了酸浆水之后,恶心、呕吐不见减轻,那就喝一喝小麦汁。小麦汁相当于用面粉作的稀稀的汤糊。如果全部症状都消失了,孕妇感到口渴,那就吃一些大麦粥。病即使痊愈了,也应该吃2天大麦粥补养胃气、生津止渴。

由白术散可见,蜀椒具有散寒气、和脾胃、止呕吐、止胃痛、止腹痛的作用。

由上面5个药方可以看出,蜀椒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暖胃、行气活血、杀虫制蛔、解毒辟邪等方面的作用。医圣的几张药方,还没有完全反映花椒的全部作用。根据《中药大辞典》的记述,花椒还有除湿消饮、消食解郁、杀虫止痒、止泻、止呕、止咳、止呃、止嗳气、止齿痛等方面的作用。

【食宜】

花椒是中国人普遍使用的一种食物调料,东、南、西、北,汉、藏、回、蒙,很多人都在吃。不过严格来讲,花椒只适合那些身体里面有寒气、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人们食用,从症状来讲,即由于阳虚有寒引起的胃痛、腹痛、食欲不振、呕吐、肠鸣便溏、腹泻,以及闭经、痛经、尿频等。花椒对于风寒湿性关节炎者也比较适宜。

吃花椒应该吃开口的,把花椒籽去掉,只吃花椒皮。花椒皮又叫作“椒红”。笔者设计了一个可以常备的食物调料配方“二椒粉”:将椒红和黑胡椒等量,装入胡椒研磨瓶中备用。在进餐的时候,往做好的菜或汤中加上适量的二椒粉,不仅增加香味,而且对慢性消化不良、胃动力差有缓解作用,那些由消化不良、胃动力差引起嗳气、呃逆、上腹部胀满,或者肚子里面总是有气往向上冲,引起胸闷、咽喉不舒服的人,可以采用。

花椒具有抗氧化物作用,放入油中炝锅,可以降低油的氧化程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能用大火炒,否则很容易炒糊炒黑。

花椒在民间还有很多应用。比如外用花椒杀虫止痒,治疗脚气。通常的用法是用大量的花椒煮水泡脚。外阴瘙痒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也能够起到杀虫止痒的效果。外阴瘙痒过去被说成是“阴虱”。其实大多数外阴瘙痒不是有虱子,而是与脚气一样由于真菌感染,所以花椒水同样有效果。花椒外用还可以治疗寒湿性的脚腿肿痛。有一本叫作《妇人良方》的方书里面记载了这样一条经验:用花椒二三升,大约有一半脸盆那么多吧,装入布袋,布袋不要用很密的布,布孔疏大一些,每天把患脚放在布袋上踩,花椒的辛热能量能够散发出来,进入患脚,起到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食忌】

花椒虽然是中国人普遍食用的一种食物调料,也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但是它毕竟味辛性热,味辛能够发散,性热能够助阳增热,所以它只适合身体里面有寒气、阳虚有寒的人群食用。内热重的人,阴虚火旺的人,血虚不润的人,那就不宜吃,或者不宜多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