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旋覆花,就要说到中药学里面一个很有趣的说法:“诸花皆升,唯旋覆花独降。”意思是说,中药里面有很多植物的花,所有的花,它们的性质都是升浮的,药性从下面往上面走,唯有旋覆花的性质是沉降的,从上面往下面走。旋覆花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咳嗽和气喘的发生,都是由于肺气不能正常往下降。旋覆花把肺气降下去,所以就能够止咳平喘。这句话对不对呢?
中药学认为药物的力量具有“升降浮沉”特性,这样的特性与药物的功能相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药物的功能主治。“升浮”指药物的力量从下向上走,从小腹部向胃脘、胸中、头面走,从身体的深处、胸腹向身体的表面走。“沉降”指药物的力量从上向下走,从头面向胸腹、下肢走,从身体的表面向身体的深处、胸腹走。
一般来说,植物的花大多具有升浮的特点,如菊花上升,清热明目,治疗头痛、头昏等;金银花上升,治疗咽喉疼痛、皮肤疖肿等。但是古人说,旋覆花和别的花不一样,它的性质是沉降的。
学生们看到这句话,如获至宝,觉得这句话总结得太好了,除了旋覆花是沉降的以外,所有的花都是升浮的,多么简单明了啊!为什么古人有这样一个说法呢?这是因为植物的花总是开在顶端,而且总是向上向外开放,谁见过植物的花向下、向里开放?因此花的力量具有向上向外的特点。此外,花朵的质地总是很轻的,谁见过质地很沉重的花朵?质地轻的物质,它们的性质也是向上、向外的;质地重的物质,它们的性质是向下、向里的。所以中医治病用药,如果治疗上焦、头面的病变,往往选用质地轻的药物,比如植物的花、叶。如果治疗下焦的病变,往往选择质地重的药物,如矿物、植物的果实或动物的骨、甲。中医学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治疗上焦的药物,它们的质地要像羽毛一样轻;如果质地不轻,药物的力量是不会上升的。治疗下焦的药物,它们的质地要像秤砣一样重,如果质地不重,药物的力量是不会下沉的。
其实“诸花皆升,唯旋覆花独降”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多数药的主要特性都是向上向外升浮的,然而旋覆花的主要特性却是向下向里沉降的。这个“诸”字,我们不能把它的意思理解为百分之百的全部,它的意思是指大多数。我们都知道“诸子百家”的说法,其中的“诸”也是指大多数。《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有一个句式,“诸……皆属于……”如“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各种疾病,如果痰涎、大便、尿液是清稀、清澈的,不混浊,气味不明显,多数情况下,病因都属于寒邪。各种疾病,如果出现精神狂乱,喊叫唱骂,爬墙上屋,在多数情况下,病因都属于火邪。《黄帝内经》的意思也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全部。我们对于“诸花皆升,唯旋覆花独降”这句话,也应该如此理解。这句话所强调的意思不是前面的“诸花皆升”,而是后面的“旋覆花降”,旨在告诉人们,旋覆花具有降气的作用特点。旋覆花虽然是花,但是它的药力不走到头面,从这个意义上讲,也不具有升浮的特点。
其实,古代医药学家对中药升降浮沉药性的认识,虽然参考了药物的形态特征,但最为根本的还是以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呈现的反应为依据。植物的花对人体的药理作用特点,既有升,也有降,而且常常是升降相兼。比如菊花,升浮于头面,能够清利头面风热,清肝明目。由于它的性质是升浮的,所以中医只会用菊花治疗身体上面和表面的病症,而很少用菊花治疗下肢或下焦的病症。还有一种中药叫作密蒙花,它与菊花一样,也是质地轻虚,药力升浮,所以能够效达头面,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总的来讲,花类中药质地轻,药力升浮,大多可以到达头面和身体上部,治疗头面和身体上部的病症,较少用来治疗身体下部的病症。这并不是说,花类中药大都具有升清、升提、升举的力量。其实许多花类中药都具有降逆、降气、降火的功效,比如丁香能降逆和胃止呃逆;菊花能清降肝火、平肝潜阳。
虽然说诸花皆升,质地轻,药力上达,但也有例外,比如槐花的药力却可以下沉,能够到达下焦,清除肠道的血热,能够治疗痔疮、便血等病症。
2.白通汤 白通汤的这个“白”字指的就是葱白。白通汤由3味药物组成,葱白是其中之一。“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少阴病是外感病的一种常见病症,它的基本病变是心肾虚衰、阳气虚弱、阴寒内盛,由此导致脾阳不足、肠道寒湿,所以出现腹泻。这种腹泻,应该同时见到四肢逆冷、皮肤温度低、恶寒喜暖、口不渴、食欲差等特征。治疗上应该回阳散寒,温脾止泻。医圣推荐的是白通汤。
白通汤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葱白四茎重多少?若按一茎重2~3克计算,四茎葱白重8~12克。干姜用1两,重约13.8克,生附子用1枚,重约10克。3味药物的用量是相当的。医圣还有一个药方叫作干姜附子汤,由干姜和附子两味药物组成,白通汤可以看作是干姜附子汤加葱白而形成。干姜与生附子两味药物具有补阳气、温脾止泻的功效,足以治疗少阴病下利,为什么还要再加四茎葱白呢?其实《伤寒论》在这里还有一个症状没有写出来。这个症状就是面红如妆,患者的两颧浮现红色,仿佛用红色的胭脂化妆了一样。为什么会面红如妆呢?这是因为患者体内的阴寒太重,阳气太衰弱。强势的阴寒排挤衰弱的阳气,将一些阳气排挤到了人体的头面。虽然是很虚弱的阳气,但毕竟是阳气,所以当虚弱的阳气浮现在两颧的时候,就出现了颧红如妆。中医学把这种情况称为“阴盛格阳”。这里的“格”字是格斗、阻绝、排挤的意思。
当阴盛格阳的情况出现以后,医生应该如何治疗呢?首先当然要补阳气,而且一定要用最强有力的补阳药物,这就是附子和干姜。中医学此时用了“破阴”和“回阳”的说法。阴气极重,像坚冰一样,非普通的力量可以驱散,附子和干姜的作用好似破冰,所以叫作“破阴”。阳气极度虚弱,相当大一部分都跑掉了,脱离了人体,要让阳气回来,所以叫作“回阳”。为什么要用葱白呢?葱白是辛温的。辛味具有穿透、走动的力量,它能在重重阴寒之中打开一条通道,就好像三国英雄人物赵云一样,在漫天遍野重重包围的敌军之中冲出一条道路,让浮散在头面部的阳气回到胸腹来,胸腹部的心、肾才是它们的正常归宿。
《伤寒论》还有一个药方,通脉四逆汤,药方后面讲的加减法提到“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这里的“葱”指的是葱白。药方中的葱白,张仲景也会简写为“葱”。在用通脉四逆汤的时候,如果患者颧红如妆,那是阴盛格阳的表现,要另加葱白通阴气,引阳气。如果没有面色红赤,表明阳气没有浮越到头面上去,那就不需要加葱白。
【食宜】
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材,不仅常常作为菜肴的调料,也常常是一味主要的食材,如山东人爱吃煎饼卷大葱,西北人爱吃葱爆羊肉。葱几乎适合每一个人吃。
葱和生姜煮水,再加上适量的红糖,便制成了葱姜汤。当人体皮肤肌肉受了寒气,做一碗热腾腾的葱姜汤,可以发散寒气,预防甚至治疗风寒感冒。中医还有一个很有名的药方叫作葱豉汤,它只有葱白和豆豉两味药物,也主要用于风寒感冒的治疗。
葱入药只用葱白不用葱叶吗?是的,当把葱作为药物应用时,比如前面讲的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加葱九茎,葱姜汤、葱豉汤,都应当去掉葱叶,只用葱白,而且应该带上葱须一起应用,不要把葱须去掉了。对此应该如何理解呢?梁代的养生家陶弘景说:“葱有寒热,白冷青热,伤寒汤中不得用青也。”按照陶弘景的说法,葱白是寒凉性质的,葱叶是温热性质的,所以治疗伤寒的药方中不得用葱叶。这种说法并不妥当。因为治疗伤寒的药方更需要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正确的解释是,葱白的辛味强,而葱叶的辛味弱。用葱治病,主要是用葱白的辛味,为的是发散和宣通,发散邪气、通畅阳气、驱散阴气,因此应该用葱白,而不是葱叶。
当然,如果不是把葱作为药物应用,只是食物,那么葱叶也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葱叶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抗辐射、清除体内毒素、强健肌肉的作用。
【食忌】
葱是人们常用的食材,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适合大多数人食用。不过,严格来讲,吃葱也不是完全没有禁忌。古代医生经过长期的观察,注意到葱不可多吃,而且以在冬天吃为好。身体虚弱的人不要多吃葱,因为葱是辛味的,辛味发散,葱吃得多了,就有可能把人体的正气发散出去了。要吃葱,也以少吃为宜。
表虚多汗的人也不宜多吃葱。由于葱可能发散人体正气,所以葱吃多了,可能让人感到头脑发蒙,不清醒,不清爽。古人还观察到,葱吃多了会损伤人的脑力,让人的记忆力减退,损伤人的视力,也可能导致身体的一些顽固性的旧病复发。还有就是有狐臭毛病的人不可多吃葱,葱吃得多了,可能导致狐臭加重。
有一种值得我们留意的说法,葱不能与蜂蜜一起吃。似乎古人观察到,如果把葱与蜂蜜一起吃,有可能导致气机壅滞,引起腹泻、腹胀,甚至肿满。为了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葱蜜同吃被称为“甜砒霜”。说甜砒霜,并不是说葱与蜜同吃会像砒霜一样,让人中毒致死,而是强调其害处不可小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