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病因多端,关系五脏,但其本在肾,并与肾虚最为密切。《经》云:“肾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气的盛衰,与生育密切相关。肾是人体生命的根本,肾所藏之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肾精所化生之气是机体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从中医古代文献中可知,肾之盛衰对妊娠尤为重要。《傅青主女科》云:“妇人受孕,本于肾气之旺。”《脉经·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居经证》云:“妇人少腹冷,恶寒久,年少者得之,此为无子,年大者得之,绝产。”《景岳全书》曰:“凡妊娠之数见堕胎者,必以气脉亏损而然;况妇人肾以系胞,而腰为肾之府,故胎妊之妇最虑腰痛,痛甚则坠,不可不防。”
治疗经孕诸症,育肾调冲是根本,因肾为先天之本,与妇女的生理和病理有密切关系。调理冲任,使冲任通盛为治疗妇女经孕产乳之法。因在治疗不孕症时育肾调冲贯穿始终,临床用药多选用熟地、菟丝子、制黄精、杜仲等益肾填精,仙茅、淫羊藿、巴戟天、石楠叶等温肾助阳暖胞宫;续断、补骨脂、桑螵蛸等补肾强腰脊;枸杞子、女贞子滋阴益肾。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冲任虚寒,胞宫失煦,致不孕,则多用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紫石英、鹿角霜等温肾助阳,适时加入紫河车、龟甲等血肉有情之品,可以达到调补肾之阴阳,通奇经以助孕。若肾阴亏虚,天癸乏源,血海空虚,胞宫失养,导致不孕,多选熟地、山茱萸、白芍、当归等滋阴养血益肾。若阴虚内热,热扰冲任,宜选牡丹皮、地骨皮、知母等滋阴清热。妇人种子调经重在补肾,而补肾又先当别阴阳。女子本为阴血不足之体,因此在治疗不孕症中常采用阴中求阳之法,以温肾助阳药,配滋阴养血之药,旨在阴实而阳充,既保护精血,又顾护阳气。
由于妇人以血为本,与肝有密切关系。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而体阴用阳,所以治疗不孕症还应注意养肝、柔肝、疏肝。《景岳全书·妇人规子嗣》中提到:“产育由于气血,气血由于情怀,情怀不畅,则冲任不充,冲任不充则胎孕不受。”血海蓄溢失度,则冲任气血失调,难以受精。《医宗金鉴》卷四十四指出:“因宿血积于胞中,新血不能成孕。”王孟英说:“子不可以强求,求子之心愈切而得之难,思虑无穷,皆难有子。”这些都说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冲任失调,则不孕。不孕症患者因婚久不孕,家庭社会及自身心理的压力都很重,尤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肝郁气滞可谓其共同特点。疏肝解郁当贯穿于各类患者的诊治中。根据“木郁达之,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原则,药物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用药可选用柴胡、郁金、丹参、香附、青皮、陈皮;白芍、川芎、当归等药活血柔肝,女贞子、枸杞子、何首乌、鹿角胶等补肝肾益精血,畅达肝气;肝郁化火,火热蕴结日久生瘀,可用大血藤、败酱草、栀子、延胡索、生蒲黄等清热凉血化瘀。肝肾同居下焦,共寄相火,肝藏血,肾藏精,精生血,血养精,精血互生,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肝肾同治,益肾疏肝。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血海蓄溢有常,肾精化生有序,肾之封藏功能正常,肾精充盛有度,则肝之阴血生化有源。
在益肾疏肝的基础上,注重补脾和胃的用药,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所云:“其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唯益脾胃之药为切。”故临床常选用茯苓、白术健脾化湿。不孕症者肾虚是主因,肾虚则不能温脾,脾虚则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阻气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临床上有些体型偏于肥胖的不孕患者,如见喉间或有痰,多为痰脂壅盛、络道欠畅的表现,在治疗肾虚时,也不忘配伍少量利水渗湿药,鼓舞脾阳,防治脾困,多选石菖蒲、薏苡仁、车前子、金钱草、萹蓄、猪苓、白芥子等。肾对女子胞生理功能正常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肝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心、脾、胃生理功能的正常也是保证女子胞功能正常的条件。所谓“脏腑安和,气血调匀,方能受精成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