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团队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医疗卫生协同服务体系为支撑,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以签约制服务为基础、多种服务形式相结合,为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提供综合、连续、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
发展
家庭医生(也有称为全科医生)在西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中后期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并发展。其工作模式是对社区居民各个人生阶段全程跟踪式的健康管理;首诊在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完成大部分医疗服务,根据病情转诊到相关专科医生,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机制、实行按人头预付的卫生服务经费管理模式、严格规范家庭医生资质、服务项目覆盖健康管理各个方面、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在此基础上家庭医生收入也得到保障。
我国内地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全科医学概念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要成为合格的家庭医生不仅要有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运用家庭动力学、人际关系学、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来提供服务。我国目前家庭医生主要工作是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通过政策引导居民自愿与辖区家庭医生建立签约服务,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分类管理慢性疾病。
挑战
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各项公共卫生的政策,尤其针对基础医疗服务提出各项要求和举措,促进全科/家庭医生服务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家庭医生服务存在诸多挑战。
诸如:卫生政策倾斜不足,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到位;家庭医生服务资源很不均衡;正规培训的家庭医生只有几千人,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尚未建立统一服务模式和建立健全完整的激励机制;二、三级医院在医疗技术和转诊方面对家庭医生支持不足;全科医生也应提高自身能力,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签约居民,使居民能比较便利地获取所需基本医疗服务。
未来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居民80%以上的健康问题可以在基层解决,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发展全科医学,当前我国正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只有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合格的家庭医生,才能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缓解当下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困境。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杜兆辉)
○摘编自《中国全科医学发展报告》(2012—201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