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患慢性病者居多,大部分还同时患有几种疾病。有的老年人为了使病好得快一些,往往要求医生开药时面面俱到,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就越好。真的如此吗?
服药治病和用兵打仗不同,多种药物不适当地同时应用,非但不能增加治疗效果,有时反而会因药物之间的相互拮抗作用而降低疗效,甚至可能因配伍禁忌而产生不良反应。事实上,正因为老年人身患多种慢性疾病,服药种类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也更多。
什么原因导致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呢?
首先,由于老年人消化道吸收功能的改变及食物(如牛奶等)的影响,对药物的吸收不稳定。其次,药物吸收入血后,大部分与白蛋白相结合,小部分成为游离状态发挥药效。由于老年人血中的白蛋白减少,故药物吸收后,游离的比较多,血药浓度较高,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再者,由于年龄增长,代谢药物的主要器官如肝脏和肾脏的功能都有减退。第四,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对药物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又不易及时表现出来,会造成不良后果。另外,老年人自身调整和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逐渐下降,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等)可扰乱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促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既然如此,老年人用药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除主药外,合用药物品种应尽量减少,并应注意疗程,及时停药。其次,勿凭经验点名用药,不随意用药。另外,不少老人以为凡是滋补药都能强身健体,多吃有益无害。事实上,中医讲究阴阳、虚实,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滋补,不要滥用所谓“补药”“抗衰老药”。激素、止痛药、抗生素、维生素等,这些药物都要经过医生同意后应用,滥用会发生种种不良反应或综合征,有的药有成瘾性或停药后易发生反跳现象,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由于老年人服药种类多,为避免误服或多服药,老年人或家属最好每日将次日需要服用的药分别包好,注明早、中、晚,按时服用。服药要分清饭前或饭后服,中西药不要同服,相隔约半小时以上。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孙晓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