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灵在场的“人生仪礼”

神灵在场的“人生仪礼”

时间:2023-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生仪礼”基本上都是一种“通过仪式”。“人生仪礼”是每个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些重大的节点上,通常会伴有信仰行为,如“神灵”会以各种方式被邀请而来,见证这些仪式上当事人的角色和身份转变。“人生仪礼”中的神灵在场,一方面是希冀获得祝福和庇佑,另一方面也是对履行新身份义务的一种制约。
神灵在场的“人生仪礼”_精神世界里的欢愉——云南边境民族的民间信仰

一个人从他出生那天起就会拥属一些身份,比如某某的儿子。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某某的儿子一天天成长,终有一天他要成为某某的丈夫和某某的父亲,或者成为某某的干儿子、拜把子兄弟等。可见,一个人的身份会是多重的,有些身份是几乎所有人都必然要拥有的,而有些身份的获得可能具有偶然性。一个人新身份的获得往往需要经历一些仪式,如四大“人生仪礼”——“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此外还有许多根据需要而形成的确认身份的仪式,如拜干爹、认师傅、入会、入教等。

“人生仪礼”基本上都是一种“通过仪式”。范·杰内普为“通过仪式”所下的定义是,“伴随着每一次地点、状况、社会地位以及年龄的改变而举行的仪式”[美]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TheRitual Process:Struc tureand Anti-Structure),黄剑波、柳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通过仪式”或“转换仪式”有标识性的三阶段:分离阶段、边缘阶段(阈限阶段)以及聚合阶段。范·杰内普又具体阐释了三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个人或群体从原有的处境——社会结构里先前所固定的位置,或整体的一种文化状态,或二者兼有——之中‘分离出去’的行为。而在介乎二者之间的阈限时期里,仪式主体的特征并不清晰……在第三阶段,通过过程就圆满地完成了。”具体到“仪式主体——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重新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还因此获得了明确定义、结构性类型的权利和义务。他身上被给予了一定的期望值:他所做出的表现应当与某些习俗规范、道德标准相一致,而这些正是在这类职位的体系中对社会职位的担任者的要求”[美]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The Ritual Process:Struc tureand Anti-Structure),黄剑波、柳博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具体到人生仪礼,无论是处于哪一个人生阶段的主体,通过仪式后,就被赋予了一种身份认同和身份期待,强化了新身份所被赋予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人生仪礼”是每个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些重大的节点上,通常会伴有信仰行为,如“神灵”会以各种方式被邀请而来,见证这些仪式上当事人的角色和身份转变。“人生仪礼”中的神灵在场,一方面是希冀获得祝福和庇佑,另一方面也是对履行新身份义务的一种制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