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意为春天不知不觉来了,但春天也是人们睡不够的季节。天气是渐渐转暖,人到了春天却容易犯困,容易头昏脑涨,容易疲劳,提不起精神,特别是小朋友更容易春困。
春困并不是生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在冬季,人体为了抵御寒冷,体表的末梢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以减少散热。由于体表血管的收缩,脏器的血流量就增加了,脑组织的氧供应相应地增多,这就是冷天人们大多精神饱满的原因。但时间一长,脑组织对于这种供氧充足的状态就产生了依赖性。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人体需要散热,体表的末梢血管开始舒张,流往体表的血量增多,而流往脏器和大脑的血量则相应减少,脑组织对氧供应充足状态的依赖性不能很快随之解除。同时,春季人体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大,脑组织的供氧量就显得不足,于是就产生了困倦欲睡的现象,以此来代偿供氧的不足。
一般春困的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在早春比较多见,当人体慢慢适应升高的气温后,就不会再觉得困乏了。
以下方法可以减少学生出现春困。
生活要有规律,不要熬通宵,睡觉时间不宜时早时晚。不要随意延长睡眠时间。睡眠的作用是恢复体力和脑力,在正常睡眠的情况下肌肉和关节处于松弛状态,有利于肌肉组织恢复运动状态;在正常睡眠的情况下大脑的神经细胞通过对记忆和知识的整理而恢复脑力。睡眠时间过长的人,睡眠中枢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而其他神经中枢由于受到抑制时间太长,恢复活动的功能就会变得相对缓慢,因而会感到懒惰、终日昏昏沉沉、浑身软弱无力、无精打采,甚至智力下降。对于学生来说,需要9~10小时睡眠。睡眠时间多少最健康需要依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最佳的睡眠时间应该以第二天精力充沛、自身不会感到身体疲乏的睡眠时长为宜。
学生在学校里出现春困时,可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可以做一次眼保健操,这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朱国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