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叉神经痛易误治,别当做牙痛去拔牙

三叉神经痛易误治,别当做牙痛去拔牙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叉神经痛是指在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剧烈疼痛,40~50岁以后容易发生。所以,临床上把30岁以前发病的三叉神经痛,往往归纳为不典型的病例。有了上述典型的四点临床表现,基本可以考虑为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最常误诊为牙痛,往往将健康牙齿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齿仍无效,方引起注意。疼痛由吞咽动作诱发,疼痛性质和三叉神经痛相似,用1%可卡因等喷到口咽区后疼痛可消失。

用“天下第一痛”来形容三叉神经痛,可谓名副其实。三叉神经痛是指在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剧烈疼痛,40~50岁以后容易发生。三叉神经分三个分叉,第一支为眼支,支配眼裂以上的额头部位;第二支为上额支,支配上牙槽和嘴巴以上、眼睛以下的脸部;第三支为下额支,支配下牙槽和嘴以下的脸部。最容易和牙痛混淆的是三叉神经第二、三支的疼痛,但是只要了解三叉神经痛的特点,鉴别就非常容易。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是血管(相当于可以导电的异物)压迫三叉神经根部(相当于电缆线),压坏了神经轴突的鞘膜(相当于电缆线铜丝外面的绝缘层),使传递感觉的电冲动发生短路(电缆线短路产生电火花),导致三叉神经在它的支配区域出现剧烈疼痛的感觉。

临床主要表现有下列特征:

(1)中老年,即40~50岁以后开始发病。人体内的神经就像长期在户外的电缆线,风吹日晒,电线的绝缘层逐渐出现老化,容易发生短路。所以,临床上把30岁以前发病的三叉神经痛,往往归纳为不典型的病例。

(2)疼痛部位局限于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平常我们洗脸的部位),以鼻子中线为界,只限于一侧发作,沿三叉神经某分支分布区放射。可以是一、二、三支单独疼痛,也可以相邻两支,甚至三支都发作。

(3)疼痛性质为锐性剧痛,有如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患者往往痛不欲生。与牙痛、常见的肚子痛有明显的区别,那种痛叫钝痛,而且疼痛位置不很精确。而手指受针刺、刀割等损伤后的锐痛定位非常精确。

(4)发作类型为突然发作,历时几秒到几分钟,发作过了就好。可以无诱因,也有的人有明确的扳机点:当刷牙、进食、喝水、讲话时,或触碰面颊、上下唇、鼻翼等部位时,引起疼痛暴发,这一点也称为触发点。

有了上述典型的四点临床表现,基本可以考虑为三叉神经痛。接下来,医生就会吩咐有这种症状的患者去做一个三叉神经磁共振,用特殊的磁共振序列显示。同时,医生还会建议患者口服一种叫卡马西平的药片,如果疼痛明显缓解,再加上临床发作典型,三叉神经磁共振上显示血管和神经发生接触或者挤压,那么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就基本成立了。

但是事实上,上述情况的患者可能只占到一半多一点,还有许多患者的发作并不典型,或者早期是典型的,后来因为用药、针灸、局部手术等原因,临床症状变得很不典型,再加上现在即使最先进的磁共振机器加上最好的扫描方法,也无法完全肯定血管对神经产生压迫,还需要专业的医生去甄别。

那么具体又有哪些疾病需要来鉴别的呢?

(1)三叉神经痛最常误诊为牙痛,往往将健康牙齿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齿仍无效,方引起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局部有龋齿或其他病变,X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2)副鼻窦炎,如额窦炎、上颌窦炎等,为局限性持续性痛,可有发热、鼻塞、脓涕及局部压痛等。

(3)青光眼,单侧青光眼急性发作误诊为三叉神经第一支痛,青光眼为持续性痛,不放射,可有呕吐,伴有球结合膜充血、前房变浅及眼压增高等。

(4)颞颌关节炎,疼痛局限于颞颌关节腔,呈持续性,关节部位有压痛,关节运动障碍,疼痛与下颌动作关系密切。

(5)偏头痛,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常痛到有头发的地方,发作前多有视觉先兆,如视力模糊、暗点等,可伴呕吐。疼痛为持续性,时间长,往往半日至2日。

(6)面部神经痛多见于青年人,疼痛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可延及耳后、头顶、枕颈,甚至肩部等。疼痛持续性,可达数小时,与动作无关,不怕触摸,可为双侧性疼痛,夜间可加重。

(7)舌咽神经痛易于三叉神经第三支痛相混,关键是疼痛的部位不同,为软腭、扁桃体、咽舌壁、舌根及外耳道等处。疼痛由吞咽动作诱发,疼痛性质和三叉神经痛相似,用1%可卡因等喷到口咽区后疼痛可消失。

(尹 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