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作为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是脑功能受损的严重阶段。昏迷可以由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颅内炎症、颅脑外伤、急性缺氧性脑病及中毒等多种病因引起。长期昏迷给社会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沉重的精神打击,通过评估脑功能预测昏迷患者的存活可能与预后具有现实意义,安全、便捷、适合床旁操作的评估技术成为预测昏迷患者脑功能及预后的主要工具。目前临床上已经开展的脑功能评估项目有20多项,主要包括:临床观察评估,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体温变化评估;生物化学标记物评估;神经电生理评估:如脑电图、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神经影像学评估;颅内压评估;脑血流评估;脑组织氧评估。随着数字化脑电技术的发展,小型、便携式脑电图与体感诱发电位仪可在不影响抢救的情况下,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床边脑电与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为动态疾病过程评估提供帮助。有研究发现,昏迷程度发生变化时,脑电图最先改变,临床指标的变化滞后。脑功能损伤的程度与脑电图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反映脑功能的损伤程度及昏迷的深度,并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根据常用于昏迷患者的脑电图分级标准,预后与脑电图分级的关系为:预后越好,脑电图级别越低;预后越不好,则脑电图级别愈高;脑电图分级在中间级别的患者,预后与其后的脑电图变化密切相关,脑电图异常程度加重的预后很差,脑电图有所改善的预后相对较好。脑电图分级相同的情况下,有反应性的患者预后优于无反应性的。研究显示,脑电图评价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测预后准确性高于临床常用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因此,对昏迷患者进行脑电图监测,在评价脑功能和预测昏迷患者的预后两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如能动态监测脑电图,结合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其他神经电生理评估手段,则准确性更高。
(詹 青 王勤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