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都是整体活动的一部分,它在与环境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还受语言、文字、心理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学习生理学基础,必须以辩证法为指导,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看待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同时,还应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角度来综合观察和理解人体的功能活动。
生理学基础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也就是说,本门课程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实验观察获得的。早在17世纪初,英国医生哈维(Harvey)首先在动物身上用活体解剖和实验观察法研究了血液循环这一生命现象,首次科学地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基本途径和规律。1628年,哈维的著作《心与血的运动》面世,这是生理学基础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标志。学习该门课程应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实验技术,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此外,还应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和临床实际,把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用到卫生保健和临床实践中去。
生理学基础的发展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联系密切,相互促进。尤其是新的技术不断应用于生理实验,使生理学基础的知识和理论不断得到新的发展。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由许多不同的细胞构成各种器官,行使相同功能的器官构成一个系统,人体就是由各个器官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协调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因此,生理学基础研究就是在细胞、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这样3个水平上进行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是以细胞和构成细胞的分子为研究对象,例如研究肌细胞膜、肌质网、肌原纤维等超微结构的功能,以及细胞中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运动的理化过程。器官和系统水平研究是以一个器官或一个系统为研究对象,例如研究心脏如何射血,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规律,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整体水平研究是以完整机体为研究对象,例如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各器官系统之间功能活动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及其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