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小管液中的物质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一些成分被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新转运回血液的过程,称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一)重吸收的方式和部位
重吸收分为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两种方式。主动重吸收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转运,需要消耗能量,如葡萄糖、氨基酸、Na+、K+、Ca2+都属于主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是顺浓度差或电位差,借助渗透能的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如Cl-、HCO3-、尿素、水等主要是被动重吸收。两种重吸收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Na+的主动重吸收,造成肾小管内电位降低,Cl-顺电位差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Na+、Cl-使管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在小管内外形成渗透压差,水就以渗透方式被重吸收。
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都具有重吸收功能,近端小管(尤其是近曲小管)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这是由近端小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决定的。近端小管是肾小管中最长最粗的一段,小管液中几乎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大部分水和无机盐在此处被重吸收(图9-4)。余下的水和盐类在髓襻细段、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被重吸收,少量随尿排出。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虽然重吸收的量较少,但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调节,因而对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图9-4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作用
(二)重吸收的特点
1.选择性 一般情况下,凡是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如Na+、HCO3-、葡萄糖、氨基酸等,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则大部分重吸收甚至完全重吸收。而其他物质的重吸收较少甚至完全不被重吸收,如尿素,肌酐等。这说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于物质的重吸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通过选择性重吸收,既可避免营养物质的流失,又能有效地清除代谢终产物和多余的、无用的物质,从而净化血液。
2.有限性 当小管液中某物质的浓度过高,超过上皮细胞对其重吸收的极限时,该物质不能被全部重吸收,尿中将出现该物质。这是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转运该物质的转运蛋白数量有限的缘故。
(三)几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
1.Na+、K+、Cl-的重吸收 小管液中的Na+重吸收率为99%。Na+绝大多数在近端小管经钠泵主动重吸收,Cl-和水随之被动重吸收。但在远端小管直部,Na+是主动重吸收,Cl-是继发性主动重吸收。K+大部分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剩余的在肾小管其他部分几乎全部重吸收。终尿中的K+是由远端小管曲部和集合管分泌的。
2.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的相等,但在正常情况下,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表明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微穿刺试验证明,滤过的葡萄糖在近曲小管,特别是近曲小管的前半段被重吸收。葡萄糖的吸收是以载体为媒介,借助于Na+主动重吸收的一种继发性主动转运。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当血糖浓度达到180mg/dl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已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正常人两肾葡萄糖重吸收的极限量,男性平均为375mg/min,女性平均为300mg/min。
3.水的重吸收 正常人每天从肾小球滤出180L液体,而平均尿量只有1.5L,说明小管液中的水99%被重吸收,仅排出1%。如果水排出减少1%,尿量即可增加1倍。水的重吸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近曲小管伴随溶质吸收而重吸收,占重吸收水量的60%~70%,与体内是否缺水无关,属必需重吸收。另一种是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受抗利尿激素影响,重吸收量的多少与体内是否缺水有关,属调节性重吸收。其特点是当机体缺水时,水的重吸收量就增多,尿液被浓缩;机体水过剩时,重吸收量就减少,尿液被稀释,由此调节体内水的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