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显像诊断图像表现多种多样,但有其规律性的基本表现。不同部位的各种超声显像图像表现便是这些基本表现不同程度的组合。超声医师在超声显像诊断中要掌握声像图的各种基本表现,又要结合解剖、病理、临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实质性组织的超声显像表现
通常将肝作为实质器官超声显像检查图像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有明亮的线状被膜回声,肝实质回声(背景回声)为中低回声。并且各级管道结构(门静脉及分支、肝静脉及分支和各级肝内胆管)均清晰可见。提高或降低总增益可使整个肝回声水平增高或降低。良性肿瘤包膜光滑完整,内部回声较为均匀,一般为中高回声。后方回声衰减不明显。恶性肿瘤大多边界不清,或有不完整包膜。内部回声多为不均匀低回声,边界多有浸润表现。瘤体常有球形立体感。体积较大的肿瘤内部回声强弱不等,表现复杂,有液化坏死,可有不规则无回声区,肿瘤后方回声常有衰减。炎性包块边界不清,可见厚壁包膜回声。内部回声依病变程度不同各异,演变过程一般由不均匀低回声(炎性反应)→不均匀高回声(组织变性坏死)→不规则无回声(组织液化)。由于病变过程不一致,炎性组织中常有高回声和无回声区同时存在。一般炎性包块后方出现增强效应。
(二)液体的超声显像表现
在人体超声显像诊断中,含液(体)性病变的诊断是最为直接而准确的,液体与周围结构之间有明显的分界,液体表现为无回声区,其后方增强效应明显。提高仪器灵敏度,液体仍然为无回声。
1.囊肿 囊肿壁薄而光滑,其内为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提高仪器灵敏度,囊肿内仍为无回声。当囊肿有出血或感染时,囊内无回声可出现点状、斑块状中强回声。囊肿恶性变者,内壁可见乳头状回声,囊肿内可有分隔光带。
2.脓肿 依病变过程不同超声显像图像差别很大。早期囊肿并不见液性无回声区,只是边缘不规则不均匀低回声区。随病变进程,典型脓肿为不规则,但有完整的厚壁囊性无回声,其内可有点状、斑块状低回声,为组织碎屑,脓肿后方回声增强。
3.血肿 可显示其边界,多不规则,其内为无回声,并可见点状、斑块状低回声(血肿内部回声信号多于单纯囊肿、少于脓肿),新鲜的出血可为高回声,机化后亦为高回声。血肿形成后期其内可见纤维条索状回声。
4.腹水 是腹膜腔内积液,少量时仅在肝肾间隙、盆腔底部显示,大量积液可充满腹腔。腹水的图像表现为片状无回声区,但病种不同又有各自区别和表现。肝硬化腹水,即所谓干净无回声区。若有感染或化脓性腹膜炎者,则在无回声中有点状、斑块状无回声与网膜、系膜有粘连则呈强回声,或形成包裹性积液。癌性腹水介于漏出液与渗出液之间,即无回声区内可见低回声影像。
(三)人体管道结构超声显像表现
人体管道结构必须有液体对比,才能显示管道结构。血管、胆囊、胆管、输尿管和膀胱因有天然的液体对比(血液、胆汁和尿液),因此超声显像能清楚显示其二维管道结构,利用多普勒技术还能检查多种血流参数。
当胆系和泌尿系有梗阻时则更易显示其管道结构。消化道充盈液体时(饮水、灌肠或有梗阻病变时)超声亦可显示其腔内形态。但在无液体对比时,其声像图为薄壁的杂乱回声团。其内存有气体时则为强回声,无法观察其内部形态,也掩盖后方结构。
(四)气体回声表现
位于消化管腔中的气体,呈团块状强回声,其后常伴有不纯净的声影。位于胆管中的气体呈线状或条索状强回声,其后方常有“混响”伪差,呈“彗星尾”征。
(五)骨骼的回声表现
胎儿骨骼和成年人软骨透声较好,超声检查可显示其内部形态结构,成年人骨骼表现为条状强回声伴有完全的声影。
(六)结石和钙化灶的回声表现
结石常发生在胆囊和肾,其声像图表现为斑块状强回声伴声影。但结石较小或在聚焦区外可不发生声影。钙化灶常见于慢性胰腺炎、前列腺炎、结核及某些肿瘤。超显像表现为不规则斑块状强回声伴声影,亦可无声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