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肝脏血管病变的超声显像鉴别诊断

肝脏血管病变的超声显像鉴别诊断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门静脉狭窄甚为少见,属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及脾大疾病之一。超声显像显示肝脏大小正常,肝实质回声可正常或不均匀增强。门静脉狭窄在临床十分少见,其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应与其他原因的门静脉高血压相鉴别,如一般肝硬化、血吸虫肝病、肝静脉阻塞等疾病。超声显像显示肝外肝动脉区域椭圆形搏动性薄壁囊性无回声,与肝动脉管径相连通,体积较大者可见附壁血栓,与扩张血管壁相连的不规则低回声团块。

(一)门静脉高压症

见血管超声诊断。

(二)门静脉局限性扩张

门静脉局限性扩张甚为少见,为先天性病变,可能由于在门静脉发育过程中局部管壁薄弱所致,多发生在门静脉主干,临床常无症状,在超声显像检查中偶然发现。

(三)门静脉海绵状变性

门静脉海绵状变形是门静脉血栓(或癌栓)形成后其内血流完全或部分阻塞,在血栓周围形成大量的侧支静脉血流和阻塞后再通血流,引起门静脉阻塞的原因是门静脉血栓或癌栓,好发于门静脉主干和右支。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外门静脉高压,由于其大多有原发病如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也有肝内型门静脉高压。临床常有脾大,腹水和食管、胃的静脉曲张。

超声显像显示门静脉主干增宽,在其主干或分支(右支居多)内可见不规则血栓或癌栓回声,血栓或癌栓周围呈蜂窝状或弯曲的短管状无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未完全阻塞的血栓内有点状、不规则细条状红蓝相间的彩色血流,完全阻塞时门静脉无血流显示,在门静脉周围可见蜂窝状彩色血流。多普勒频谱在门静脉和周围侧支血管内取样为门静脉连续性带状低速血流频谱。超声显像除可发现脾大、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增宽及腹水等门静脉高压表现外,还有其原发病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的声像表现。

(四)门静脉狭窄

门静脉狭窄甚为少见,属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及脾大疾病之一。其为不明原因的门静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以至门静脉小分支闭塞引起门静脉血流减少,流速减慢,可发生门静脉高压,属窦前型。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门静脉壁纤维组织增生但肝小叶结构正常。临床主要表现为原因不明的脾大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可排除一般肝硬化和肝静脉阻塞等疾病。

超声显像显示肝脏大小正常,肝实质回声可正常或不均匀增强。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管腔狭窄,细小分支可闭塞呈粗细不等的细条光带。肝动脉可代偿性扩张,可与门静脉管径粗细相当,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量增加。脾大,可见腹水液性无回声区。CDFI显示门静脉血流速度减低,血流量减少。

门静脉狭窄在临床十分少见,其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应与其他原因的门静脉高血压相鉴别,如一般肝硬化、血吸虫肝病、肝静脉阻塞等疾病。后几种病的门静脉管径一般均扩张,管壁也不增厚,门静脉分支亦可清楚显示。

(五)门静脉、肝静脉血栓与癌栓

门静脉主干及右支或肝静脉内癌栓均为原发性肝癌引起,且为体积较大的原发性肝癌。在门静脉和肝静脉内可见不规则不均匀中低回声,其间可见彩色细血流通过。门静脉血栓主要见于肝硬化患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征或其他高凝状态者。超声显像在门静脉主干显示不规则中低回声,不完全阻塞者可见彩色细小血流通过,完全阻塞者无彩色血流通过。并可见侧支血流。肝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在肝静脉中可发现血栓。

(六)肝静脉扩张

肝静脉扩张(增宽)者主要见于淤血肝和淤血性肝硬化,大多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及下腔静脉-肝静脉阻塞性综合征(阻塞近端)等,超声显像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增宽及原发病表现。

(七)肝静脉缩窄

在多种慢性弥漫性肝病或肝硬化患者超声显像大多可发现肝静脉不同程度管腔变窄,病变越严重,其管腔变窄越明显,甚至找寻不到,CDFI也无彩色血流显示。

(八)肝静脉局限性扩张

肝静脉局限性扩张也很少见,大多为先天性病变,由于肝静脉在发育过程中局部管壁发育不良(薄弱)而引起,临床常无症状,超声显像检查中偶然发现。

(九)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见血管超声诊断。

(十)肝动脉瘤

肝动脉瘤临床少见,大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少数由感染及外伤亦可发生。临床症状与动脉瘤大小和位置有关。肝动脉一般好发于肝外的肝动脉段,体积较大的动脉瘤可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当动脉瘤破裂时可发生急性严重腹痛和急性腹腔内出血。

超声显像显示肝外肝动脉区域椭圆形搏动性薄壁囊性无回声,与肝动脉管径相连通,体积较大者可见附壁血栓,与扩张血管壁相连的不规则低回声团块。CDFI可显示瘤体与肝动脉血流相通,瘤体内可见红蓝相间的杂乱彩色血流,频谱多普勒显示瘤体内血流为搏动性湍流频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