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瓣膜扩张术的护理交接

瓣膜扩张术的护理交接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症状严重者应告知术者,立即停止手术,对症处理。瓣膜情况不佳者,扩张时应采用逐步递增球囊直径的方法,每次扩张后,协助医师及时听诊心脏杂音变化,测左心房压、心动超声监测瓣口面积。一旦发生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应保护心功能,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行外科换瓣手术。一般在术中、术后出现心脏压塞、室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及休克症状,超声心动图即可确诊。年龄较小的患者应使用双球囊技术,以减少血管并发症。

一、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护理交接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护理交接按导管室护理交接常规进行交接患者。

(一)与病房护士交接

1.导管室接送人员根据当日排班表,与病房护士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床号、住院号、入院诊断及手术种类。

2.病房护士根据医嘱完善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

(1)完善术前的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出凝血时间、感染筛查、风湿活动指标、血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食管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检查等。

(2)术前用药准备:心房颤动患者,术前需抗凝治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无附壁血栓者方可进行手术。

(3)查看手术志愿书、自费材料知情同意书签署状况。

(4)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手术过程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配合医师手术。

(二)接送人员与病房护士、患者三方床旁交接

1.核对患者的手牌(两种方式进行核对)。

2.检查患者备皮状况,备皮范围自脐下至大腿中上1/3处,包括会阴部,退去饰品及活动义齿,更换衣裤,排空大小便。

3.了解禁食8h的执行状况。

4.根据医嘱交接静脉补液的情况,并检查是否通畅,静脉通路建立在患者的左侧肢体上。

5.协助患者平躺于推床上,注意保暖,平稳接送到导管室。

(三)导管室护理配合与交接要点

接送人员、导管室护士、患者三方核对患者手牌(两种方式进行)及各种术前准备情况。

1.协助患者平躺于导管床上,必要时进行安全束缚。

2.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给予氧气吸入。

3.连接监护仪、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检测等,检查静脉补液是否通畅。

4.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心动超声检查二尖瓣瓣口面积、二尖瓣反流、左心房附壁血栓等状况。

5.术中配合及监测

(1)协助术者消毒、铺巾,注意保暖。

(2)连接监护、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检测等,备用抢救药物、除颤仪、负压引流装置、心包穿刺引流等。

(3)协助术者准确记录左心房、左心室的压力数值。

(4)遵医嘱应用肝素并记录(一般在房间隔穿刺成功球囊导管到位后再给予)。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术中加强巡视,密切配合术者,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①造影剂过敏:如恶心、呕吐、荨麻疹等症状出现,可遵医嘱常规应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症状严重者应告知术者,立即停止手术,对症处理。

②心脏压塞:术者穿刺房间隔时,护士必须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及X线心包显影的变化。一旦并发心壁穿孔,患者可有胸痛、出现心包摩擦音。若穿孔较大,可表现为胸痛、气促、呼吸困难、肝区疼痛、心率变快或过慢、血压下降和静脉压升高等急性心脏压塞的征象。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后,立即终止手术,紧急行心包穿刺引流,遵医嘱立即以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如已全身肝素化者)。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外科手术修补。心包穿刺者按心包引流术护理。

③心律失常:在术中常见因球囊导管、导引钢丝等机械刺激心脏产生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通常调整导管位置或撤离导管即可消失,常为一过性心律失常。房间隔穿刺位置不当,损伤房室交界处,则可造成房室传导阻滞。因此,护士在术中必须严密监测心率、心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提醒医师适当调整导管的位置,操作轻柔,准确选择房间隔穿刺点,并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处理。

④栓塞:非常少见。一般在术前抗凝准备充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确定左心房无血栓;所用导管应用肝素水冲洗并排尽气体;房间隔穿刺成功后及时抗凝;在术中,护士必须监督助手按规范化操作,提醒术者肝素应用的时间及剂量,通常可预防栓塞发生。

⑤二尖瓣反流:为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中绝大多数为轻度或中度反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瓣膜情况不佳者,扩张时应采用逐步递增球囊直径的方法,每次扩张后,协助医师及时听诊心脏杂音变化,测左心房压、心动超声监测瓣口面积。一旦发生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应保护心功能,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行外科换瓣手术。

⑥房间隔损伤:因房间隔穿刺及球囊导管通过造成的房间隔损伤,大多数患者在术后6~12个月可自然闭合。若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右心衰竭,治疗上应及早行外科手术处理。

⑦低血压:在球囊扩张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黑、出汗、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症状,应通知术者,立即抽空球囊,恢复血流,并遵医嘱对症处理。

6.手术结束时协助术后拔管并加压包扎,平行搬运患者至推床上,注意保暖,安返病房。

(四)术后与病房护士交接

1.平行搬运患者至病床上,连接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吸氧。

2.嘱患者术侧肢体制动24h,沙袋压迫6h,以免出血。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查看有无血肿、渗血等情况出现。观察皮肤颜色及温度,加压包扎松紧度适宜,协助患者按摩肢体,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3.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发现及时通知医师并处理。

4.根据医嘱术后常规给予抗凝药、抗生素等。

5.术后48~72h后复查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常规心电图,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

二、经皮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的护理交接

经皮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的护理交接按导管室护理交接常规进行。

(一)与病房护士台面交接

1.导管室接送人员根据当日排班表,与病房护士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床号、住院号、入院诊断及手术种类。

2.病房护士根据医嘱完善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

(1)完善术前的各项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出凝血时间、感染筛查、血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等。

(2)查看手术志愿书、自费材料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签署状况。

(3)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手术过程、配合事项及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对儿童不合作需静脉复合麻醉者,术前禁食8h。

(5)术前紧张的患者可使用镇静药。

(二)接送人员与病房护士、患者及其家属三方床旁交接

1.核对患者的手牌。儿童患者应与家属互叫患者姓名进行核对(两种方式进行核对)。

2.检查备皮状况,备皮范围为双侧腹股沟、脐下至大腿上1/3处。

3.了解患儿禁食、禁饮时间的执行情况。

4.静脉通路建立在患者的左侧肢体上,并检查静脉补液是否通畅。

5.协助患者平躺在推床上,注意保暖,平稳接送患者到导管室。

(三)导管室护理配合及护理交接要点

接送人员、导管室护士、患者(或家属)三方核对患者手牌(两种方式进行核对)及各种术前准备情况。

1.协助患者平躺于导管室床上,必要时进行安全束缚,以防坠床。

2.心理护理: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稳定患者情绪,给予氧气吸入。

3.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交接禁食、禁饮的时间及执行情况。

4.行全身麻醉者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并备好一切抢救设备,如除颤仪、临时起搏导管及起搏器、负压吸引装置等。按全身麻醉护理常规护理。

5.连接监护仪、血氧饱和度及压力监测。

6.协助术者铺巾,并注意患者保暖。

7.术中护理配合及护理交接要点

(1)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心律的变化,及时记录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的压力,并实时记录肺动脉压、右心室的连续压力数据。严密监测氧饱和度的变化。

(2)球囊扩张时,心排血量会急剧下降,可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氧饱和度下降,此时护士应高度警惕,确保静脉通路畅通,呼吸通畅,氧饱和度达100%,一旦发生变化立即配合医师积极抢救。

(3)病情观察

①心律失常:常见于因导管刺激心室壁时而产生的一过性室性期前收缩或短阵的室性心动过速。当球囊扩张时更易发生,撤离导管既可消失,护士在术中应及时提醒医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心动过缓也多见于球囊扩张时,也多为一过性随着球囊抽空而消失,必要时可根据医嘱静脉注射阿托品。

②低血压:大多数患者在球囊扩张时出现突发意识丧失、发绀、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是由于球囊完全阻塞肺动脉瓣口时间过长,使右心室收缩压急剧上升,心排血量骤减,动脉压力下降所致。此时应立即排空球囊,缩短球囊完全阻塞肺动脉瓣口的时间。多数患者血压可恢复正常。

③三尖瓣膜关闭不全与右心衰竭:多与术者粗暴操作(球囊导管选择过长,扩张时损伤三尖瓣)所造成,严重者出现急性右心衰竭症状,必要时行外科手术修补。

④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为常见并发症,术中术者选择合适直径的球囊导管即可避免发生。

⑤肺动脉损伤及心脏穿孔:由球囊选择不当或粗暴操作而引起。一般在术中、术后出现心脏压塞、室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及休克症状,超声心动图即可确诊。一旦发生立即心包引流,严重者外科手术修复。

⑥血管并发症:动静脉血栓形成,股静脉撕裂、闭塞、出血等是常见的并发症,儿童多见。表现为下肢水肿或下肢苍白,皮肤温度下降、疼痛,导管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因而,在术中护士必须提醒医师选择合适球囊,操作轻柔、仔细。年龄较小的患者应使用双球囊技术,以减少血管并发症。为避免股静脉闭塞或血栓形成,术中应注意充分肝素化,尽量缩短操作时间,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四)术后护理交接

1.平行搬运患者至病床上,连接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吸氧。全身麻醉者按全身麻醉护理。

2.嘱患者及家属术侧肢体制动12h,平卧12h,局部沙袋压迫4h,以免穿刺部位出血。

3.密切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肢体皮肤颜色及温度的变化。

4.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5.术后伴有右心室流出道反应性狭窄者,根据医嘱给予β受体阻滞药3~6个月,使右心室流出道狭窄逐步消退,右心室压力下降。

6.术后24h复查超声心电图,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

(冯 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