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冠状动脉造影或PCI手术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导管刺激冠状动脉开口部或由于造影剂刺激冠状动脉使其发生痉挛。
【原因】
1.冠状动脉病变 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很容易发生痉挛,甚至是仅存在轻微病变的冠状动脉也会因为内皮功能不全而发生痉挛;有的患者任何刺激或紧张情绪均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有时解除刺激很快可以恢复,有时使用很多药物也不易解除。
2.导管刺激 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导管刺激是造成血管痉挛的最主要原因。通常见于冠状动脉开口与造影导管的同轴性不好时,尤其在做右冠状动脉造影时,如右冠状动脉开口偏上,则造影导管可能顶在冠状动脉的后壁上刺激冠状动脉发生痉挛。
3.造影剂刺激 造影剂对血管的刺激也是造成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离子型造影剂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另外,温度过低的造影剂也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常见原因。
【危害】 冠状动脉痉挛可以造成血管不完全性闭塞或完全性闭塞发生,不完全性闭塞时患者可无心绞痛或仅有轻微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ST段改变,完全性闭塞则可导致严重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尤其是心室颤动。持续、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心肌梗死,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识别】 冠状动脉痉挛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血管局部向心性狭窄或呈管型狭窄,狭窄段边缘光滑;闭塞性冠状动脉痉挛者可表现为血管段完全闭塞,远端血管无血流充盈;导管刺激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者,痉挛部位多在导管尖端处;造影剂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者,其痉挛部位不确定,但常见于病变血管段。
【治疗及护理措施】
1.护士要监测好动态血压和心电图,及时提供准确、实时的监护信息,同时准备好各类抢救药品和器材,有条不紊地与医生进行配合。
2.对于导管室备用的各类药物(包括片剂),导管室护士应熟练掌握其药物机制、作用、用法和不良反应。
3.术中需要递至台上的药物,护士在配制时应遵医嘱准确、足量配制,用过的安瓿应放置在妥当位置,并做好记录和查对工作。
4.术中出现冠状动脉痉挛时首先要弄清引起痉挛的原因,如为人为操作导管刺激血管壁所致,尤其是冠状动脉开口部与导管同轴性较差时,导管尖端易顶在血管壁上而刺激血管发生痉挛,应立即撤除导管,然后经导管向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300μg,若血管痉挛仍未完全解除,可反复应用多次。
5.如为顽固性痉挛,可经导管向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100μg/min,总量1.0~1.5mg或地尔硫(合心爽),每次0.5~2.5mg,总量为5~10mg。
6.过度紧张的患者术前可给予适量镇静药物,造影前舌下含化异山梨酯(消心痛),也有利于预防冠状动脉痉挛。
7.温度过低的造影剂更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所以对于术中使用的造影剂应常规放置在导管室准备的恒温箱中,使造影剂温度不至于过低。
【预后】 有冠状动脉基础病变者比无基础病变者预后差,且基础病变越严重预后越差。通常经过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后痉挛很快解除,不至于发生心肌梗死等,只有个别病例顽固性痉挛,药物难以解除,最终导致反复心室颤动或心肌梗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