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起搏器伤口愈合的原理

起搏器伤口愈合的原理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伤口是指皮肤组织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常伴有机体物质的缺损。在分类上起搏器伤口属手术伤口、计划性伤口、清洁伤口。这类伤口的特点是无菌组织或器官的择期手术切口。正常情况下,起搏器伤口愈合属一期愈合。老年人由于细胞活性降低,组织再生能力衰退而致伤口愈合延迟,愈合质量下降。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也出现异常变化,多型核白细胞减少并粘连于血管壁,游走能力下降,吞噬能力减弱,影响伤口愈合。

一、起搏器伤口性质

伤口是指皮肤组织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常伴有机体物质的缺损。在分类上起搏器伤口属手术伤口、计划性伤口、清洁伤口。这类伤口的特点是无菌组织或器官的择期手术切口。其形成过程是先做皮肤的灭菌消毒后再进行手术切割,术后伤口直接进行缝合步骤,故此类伤口的愈合过程平稳,术后更换敷料次数少,一般不会有感染发生。

二、起搏器伤口愈合

伤口愈合是指机体组织完整性受到破坏后,会依照本身的修复机制进行伤口的愈合过程。该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但又井然有序的生物学过程。伤口愈合分为一期愈合(指初期愈合,是无感染的急性或手术伤口的愈合方式)、二期愈合(肉芽组织愈合期,是被污染或有感染的伤口愈合方式)和三期愈合(又称延迟性愈合期)。

正常情况下,起搏器伤口愈合属一期愈合。此种愈合过程不需要形成肉芽组织填充深部组织的缺损或无效腔,最初因有大量毛细血管存在而呈红色,后来随血管的数量减少,颜色逐渐变淡,只在表皮形成细窄的线性瘢痕组织,目的是恢复组织的功能与皮肤的完整性。

三、影响起搏器伤口愈合的因素

1.年龄 老年患者较年轻患者愈合慢。老年人由于细胞活性降低,组织再生能力衰退而致伤口愈合延迟,愈合质量下降。

2.合并其他慢性疾病 患者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肝病、处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中晚期等,均会影响伤口愈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质量差且日程长,原因是伤口愈合主要靠微循环给创伤床传递营养素和氧,而糖尿病会使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局部血流减少,血氧供应不足,从而延误伤口愈合。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也出现异常变化,多型核白细胞减少并粘连于血管壁,游走能力下降,吞噬能力减弱,影响伤口愈合。

3.营养状况 伤口愈合过程是一个能量消耗过程。全身营养状况较差,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机会,降低伤口愈合的能力。

4.周边血液循环状况 若周边血供差,会影响伤口内血液循环,不利于分泌物质快速吸收,因而影响伤口的愈合。

5.药物的使用 长期使用类固醇会影响白细胞的功能,增加伤口感染机会,造成伤口愈合不良。

6.免疫系统受损的状况 疾病或药物造成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如长期接受放疗和(或)化疗的患者,机体处于消耗状态,均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7.慢性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酗酒,机体对应激反应差,均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8.个人卫生状况 平时卫生概念不强,个人卫生状况差,会大大增加伤口感染的概率。

9.术前抗凝药停药时间不足 对于服用抗凝药的患者,术前3d应停药,如果停药时间达不到要求,术后出现血肿的风险增高,导致术后伤口感染高发而影响伤口的愈合。

10.无菌操作 在术中各项操作及术后伤口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这是确保伤口顺利愈合的首要条件。否则,会严重影响伤口的愈合。

11.心理因素 伤口作为一个应激源,可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如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因素,会导致儿茶酚胺释放,微血管收缩,伤口局部血氧供应减少,同时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水平升高,可刺激糖原异生,对抗胰岛素作用,从而使血糖升高,并破坏白细胞功能而影响伤口的愈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