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 syndrome)是一种病因不明,由Ⅱ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少见疾病。发病率约为0.3/10万人。它常出现于20~30岁患者,第二个高峰见于60岁以上患者,男性患病率超过女性2~3倍。表现为肺出血(反复不同程度咯血及肺浸润)和进行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并衰竭),同时或相继见于同一患者。病理特征是血循环内有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GBM抗体)及肾小球基底膜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呈线样沉着,其病变进展迅速,预后凶险,多因大咯血窒息、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心衰、脑血管意外而死亡,少数呈慢性肾炎过程,仅约10%的患者可自愈。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病毒学说 本病约10%~30%见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有研究于肾小球上皮和内皮细胞中发现病毒颗粒,故认为病毒感染为本病病因。有的作者指出亚甲Ⅱ型流感病毒为致病因素,在病毒性流感后,肺出血和肾小球肾炎多见,因之设想病毒感染使肺和肾基底膜发生抗原性改变,即病毒和自身免疫有一定关系。也有病例报告与流感A2病毒感染相关,综合征偶然呈小流行趋势以及50%病例出现前驱症状(如发热、肌痛和关节痛)等说明发病与感染有关。
2.化学物质 有报道约10%~20%病人有吸入烃化物或其他有机溶剂接触史,但烃化物仅致综合征的肺部表现。尿液中含基底膜抗原,它反向扩散形成自身抗体甚为少见。重复使用兔尿液基底膜抗原后可引起抗GBM肾小球肾炎。
3.遗传因素 有报道本病有家族性倾向,文献报道有5对单卵双生兄弟或姊妹在分别接触化学物质后短期内均患本病。有文献报道本病与白细胞抗原系统DR2、DR5(HLA-DR2、HLA-DR5)位点有关联,故认为本病可能与在遗传基础上接受病毒或化学物质的刺激有关。
(二)发病机制
近年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关于抗GBM抗体已被证明为IgG,亚型为IgG1、IgG4,少数为IgM、IgA。在构成肾小球基底膜分子中Ⅳ型胶原α-3链的NC-1部分已被证明为Goodpasture抗原(GP-A)。通常GP-A在机体内呈隐蔽状态,暴露于吸烟烟雾、流感病毒A2、氯气及D-青霉胺均可使GP-A暴露,作为异体而引起TH细胞反应,随后出现免疫球蛋白合成和IgG沿肺泡和肾小球毛细血管膜沉积。抗特异性(封闭)抗体和活化T抑制细胞(CD+8)可能参与调节过程。
【病理】
本病病理改变局限于肺和肾:
(一)肺脏
体积增大,表面斑点状出血呈弥漫性分布,切面可见水肿及新旧出血灶。光镜检查肺泡内出血及纤维蛋白渗出,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肺泡结构保持完整,肺泡壁呈局灶纤维组织增生、肥厚,Ⅰ型及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肥大,无动脉炎,间质有水肿、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未受累部位肺组织正常。电镜检查可见毛细血管基底膜局部肥厚、断裂,但内皮细胞正常,免疫荧光检查毛细血管基底膜有IgG及C3呈线状沉积。具有诊断意义。
(二)肾脏
肉眼观体积增大、苍白,表面可见出血斑,切面肾皮质有出血灶。肾活检表现为增殖性或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常伴有细胞性新月体形成,随时间推移,新月体可出现纤维变,并出现肾小球萎缩。在同一病理切片新月体改变是相一致的,这提示新月体几乎在同一时期生成,反应了临床急进性病程,迅速进展为终末期肾衰,新月体的程度与范围及间质损伤的程度与预后紧密相关。免疫荧光检查肾小球基底膜上可见IgG及C3呈线状沉积。IgG所有四种亚型均可出现,以IgG1常见,IgA或IgM线状沉积较少。
【临床表现】
(一)肺部表现
肺泡出血是本病的特征。临床以咯血为首发症状者约占90%,咯血量从血痰到大咯血不等,小量或为慢性出血,血未达到支气管在肺泡内被吸收,肺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表现为慢性缺铁性贫血,咳嗽、气促、疲乏无力等症状。肺部出现干湿性啰音或伴胸痛及发热。大咯血窒息常为致死原因,有时很快进展为呼衰。胸部X线似肺水肿或感染性改变,无特征性,晚期由于含铁血黄素沉积,肺部呈弥漫性网状或结节状阴影。
(二)肾脏表现
从镜下血尿到肉眼血尿均可见,尿常规检查呈血尿、蛋白尿及颗粒管型尿,肾功能检测BUN、Cr呈不同程度异常,约50%~70%病例因咯血检查发现尿常规异常者,肾功能已达氮质血症期,肾脏改变进展迅速,大部分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迅速进入终末期肾衰需透析治疗。个别报道病人以咯血症状为主,肾脏受累轻,为局灶增殖型,肾功能正常,经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良好,可存活数年。
(三)全身表现
可见发热、贫血、疲乏和衰弱。在死亡病例死因分析报告中,除肾功能衰竭(约占62.5%)和大咯血,包括窒息(约占35.6%)外,急性左心衰、高血压脑病及血胸等屡见不鲜。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一)常规检查
可见不同程度贫血,多数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系正常或总数增多和核左移。尿常规呈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等肾小球肾炎改变。血沉加速,肾功能明显损害,但肝功能及出凝血时间、凝血机制一般正常。
(二)胸部X线检查及肺功能
X线特征为肺出血浸润表现,可见两肺有弥漫性颗粒状、结节状或斑片状阴影,通常以两肺中下野为主。另一特征为随肺内积血的咯出或吸收(尤其是在应用糖皮质激素之后),阴影迅速变化或消失。临床经过呈慢性者,因长期反复咯血可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着,可引起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和纤维化,因而可残留线状或网状,结节状阴影。可因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大。肺功能改变主要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由于肺内气体分布不均匀,弥散功能障碍可致PaO2降低,肺泡与动脉氧分压差增大,过度通气可致PaCO2降低。
(三)临床免疫学检查
血清抗-GBM抗体滴度升高,血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升高,但血清免疫球蛋白、C3、抗核抗体、抗dsDNA、冷球蛋白等无异常。少数患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增高。
肾或肺活检为确诊的必要检查,除可发现前述特征性的病理改变,结合临床作出本病诊断外,取肺或肾活体组织作免疫荧光检查(用兔抗人IgG荧光抗体)可发现肾小球基底膜和(或)肺毛细血管基底膜呈线型发亮沉积物-免疫球蛋白及C3沉积,此为临床确诊的重要步骤。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肾小球肾炎,多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病理检查有新月体形成;肺泡内出血;有抗GBM抗体形成[于血循环内和(或)肾小球内沉积]。
对以咯血为主,活动后气促或呼吸困难者,在排除支气管、肺和心脏病以后,应常规作小便动态观察,如发现有肾小球肾炎样尿液改变及出现肾功能损害,且X线胸片呈前述特征性改变者即应考虑本病。如痰中查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有进行性贫血,胸部X线影及肺部表现对激素敏感,即随病情缓解迅速减轻,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如查血清抗-GBM抗体阳性,肺和(和)肾活检病理检查镜下呈前述特征改变,活体组织免疫荧光检查在肺泡毛细血管或肾小球基底膜有IgG和C3沉积,即可明确诊断。
肺功能检查:51 Cr或59 Fe红细胞肺显像检查(可显示肺出血病灶),对诊断有参考意义。肺功能检查无意义,由于肺泡内漏出的血液对CO摄取增加可出现DLco增加。
(二)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IPH绝大多数见于16岁以下,尤以1~7岁儿童多见;一般无肾小球肾炎改变;临床常见杵状指和肝脾肿大;病程较长,预后相对较好;肺或肾活检可能确诊本病而排除IPH。
2.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肺水肿 本病常见以肾炎为主导而后出现血痰,咯血和呼吸困难者,需同急性肾炎并发肺水肿相鉴别,后者:①多有链球菌感染史;②有急性肾炎的临床特征、突发急性左心衰表现;③X线呈两肺门影浓密增宽,以肺门为中心向外扩散阴影逐渐变淡,呈蝶翼状的中央型肺水肿表现;④肾活检及荧光免疫学检查可供鉴别。
3.韦格内(Wegener)肉芽肿 有上、下呼吸道肉芽肿,肾小球肾炎和广泛坏死性血管炎,临床表现有时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相似,但鼻咽部有特征性受累表现,胸部X线呈单发或多发的肺浸润影,且易形成空洞,上呼吸道肉芽肿活检有助于鉴别。
【治疗、转归和预后】
(一)治疗
1.目前认为本病系自身免疫性疾病,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首选,通常选用泼尼松,每次10~15mg,每天4次口服,常可使多数患者症状缓解,并可制止肾功能恶化,其疗程长短根据血清抗-GBM抗体滴度确定,多数主张早期应用,其维持疗法直至抗-GBM滴度转阴6个月方可停药。本药对晚期病例无效。对处于早期大咯血患者,如无明确禁忌,可使用甲泼尼龙,1~2g/d,静脉滴注,3天1个疗程。
2.其他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与激素合用效果更好。
3.血浆置换疗法:可移除患者血中抗-GBM抗体,减少血清总补体及C3、C4以及炎性介质含量,并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阻止肾小球上皮细胞增生,减少新月体形成。血浆置换量为2~4L/d,每天1次或隔日1次,2~4周,疗程长短依据血清抗-GBM滴度及临床改善程度而定,本疗法可与免疫抑制剂合用。
4.透析疗法:用于发生肾功能衰竭者。
5.肾移植:对威胁生命的肺出血患者(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血浆置换等治疗后无效),可作双肾切除,继以肾移植。随着两肾切除,循环抗-GBM抗体迅速降低,肺出血得以改善,肺脏得以保护,可增加治愈机会。
6.对症治疗。
(二)转归和预后
本病进展迅速,预后凶险,死亡率高达75%左右,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十分必要,如能早期发现,尽早采用相应疗法常可延缓病程,改善病情,延长存活时间。死亡原因依次为肾功能衰竭,大咯血及窒息,急性左心衰、高血压脑病、血胸等,存活时间(从发病到死亡)最短6~11天,最长3年左右,多数于1年左右死亡,能渡过急性期者尚有永久性肾损伤,临床呈慢性肾炎过程。自动痊愈者仅约10%。
(戴令娟)
参考文献
1 罗慰慈.现代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729-732
2 林江涛.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9;13(6):359-361
3 Soergel KH,Sommers SC.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 and related syndrome.Am J Med,1962;32;499-511
4 Columbo JL,Stolz SM.Treatment of lifethreatening primary pulmonary hemosiderosis with cyclophosphamide.Chest,1992;102:959-960
5 Lych lll,JP and Leatherman,Alveolar hemorrhage syndrome.In:Alfred P Fishman,et al.Fishman's pulmonary disease and disorders.3rd edition Xi and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McGraw-Hill,1998:1207-1208
6 周希静,王宗谦.Goodpasture′s综合征.医师进修杂志,1996;19(4):8-9
7 汤泰泰.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实用肺科杂志,1999;6(2):13-15
8 Weber M,Marx M,Merked F.Goodpasture综合征,免疫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德国医学,1996;13(1):23-25
9 Lechleither P,Defregger M,Lhotta K.Goodpasture′s syndrome:unusual presentation after exposure to hard metal dust.Chest,1992;103:956-957
10 Lombara CM,Colby TV,Elliott CG.Surgical pathology of the lung in anti-basement membrane antibody-associated Goodpasture's syndrome.Hum pathol,1989;20:445-451
11 Lychlll JP and Leatherman Alveolar hemorrhage syndrome.In Alfred P Fishman,et al.Fishman's pulmonary disease and disorders.3rd edition.Xiand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McGraw-Hill,1998:1198-12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