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逐步扩大,方法也日趋完善,为中药品质评价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现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方面的最新应用作一述评。其中包括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也称DNA分子诊断技术,是指通过直接分析遗传物质的多态性来诊断生物内在基因排布规律及其外在性状表现规律的技术。DNA分子的信息量大,且不受外界因素和生物体发育阶段及器官组织差异的影响,即每一个体的任一细胞都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这就使其在生物鉴定方面具备了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等特点。随着DNA分析技术的发展,PCR测序方法已经应用到了中药品种鉴别领域。早期rRNA序列分析用于中药材鉴定的工作主要在小分子方面,如植物核基因组5SrRNA,基因间隔区(ISR),一般长度在300~600碱基,动物线粒体基因组12SrRNA,基因长度为300~400碱基。但是随着核苷酸测序技术的不断完善,尤其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和全自动测序仪的开发成功,对大分子rRNA包括小亚基(如16S~18S,1700~1900碱基)和大亚基(如25S~28S,2000~5000碱基)的结构测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于它们分子量大,包含的信息量较5S、12SrRNA多得多,另一方面,大分子rRNA还有分区特性,即分高度保守区和高变区,利用其保守区的已知保守序列设计1对通用引物就可以同时测定不同进化等级各种生物类群的大分子rRNA序列。18SrRNA是唯一具有信息分子和功能分子两种作用的编码核糖体DNA的基因,为高重复序列,800~10 000拷贝数,以连续排列方式存在细胞内。同时18SrRNA基因序列结构、功能十分保守,若它们的序列存在变异就能成为一种很好的DNA标记,用于中药材的分子鉴别。目前18S,25SrRNA基因测序技术已被用于人参、三七、塞隆骨、杜仲、半夏的基原鉴别。此外还有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便已经显现出了其特有的优势,为古老而年轻的中药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投入到该研究中的人力物力都还很有限,与中药化学、中药药理、中药药性、临床研究方面的结合还未充分开展,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前景也很广阔。相信分子生物学与中药学的结合,不仅对中药质量评价,而且将对整个中药的研究工作将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
此外,原子吸收光谱(AAS)、等离子体光谱(ICP)、同工酶分析、免疫学、超微电极细胞水平活体分析及与电生理技术联用、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电化学检测器联用、毛细管电泳、流动注射电化学检测器联用、电极预富集与石墨炉原子吸收联用以及光谱电化学等电化学分析新技术在中药及其制剂的分析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综上所述,中药的质量研究正处于百花齐放状况,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中应用极其广泛,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工具。但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各种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使得中药的质量研究距离中药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异。众所周知,中药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应在继承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医药理论,密切关注分析技术发展的新动态,不断研究能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建立既能反映中药材整体固有特征,又能给出稳定的中药质量量化评价标准的鉴定方法。这是中药质量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同时对中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进行更高层次的诠释,使之发扬光大、生机勃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