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资料
本组21例,年龄27~54岁,病史1个月至2年不等。均以一侧阴囊肿痛为主诉。6例合并肺结核,3例因对侧附睾结核曾对附睾切除手术,曾以“附睾炎”治疗,效果不佳。
诊断:本病早期不易发现,多因阴囊肿痛、肿块伴下坠感就诊。可伴有不同程度结核中毒症状,午后低热肿大,触之质硬,压痛。输精管呈串珠样改变是附睾结核特有的表现。PPD试验阳性或强阳性;一般即可触诊。必要时可采用附睾细针穿刺进行细胞学涂片,镜下可见特异性细胞——郎汉斯巨细胞及干酪样物质。
(二)治疗方法
确诊后采用2HRZE/4HR化疗,猫爪草胶囊服法为,每次3~4丸,3/d,服药期间禁食辛辣、节制房事。猫爪草胶囊的疗程长短采用个性化疗方案,视肿块变化而定,消失后即可停药。如化疗结束时,肿块仍继续缩小者可延长猫爪草胶囊的用药时间,直至肿块消失或不继续变化为止。
(三)治疗结果
本组21例中50%以上病例在用药2个月时肿块变软缩小,症状消失。6个月化疗结束时,症状消失率100%。肿块完全消失18例,3例明显缩小,其中2例在化疗结束后继续单独口服猫爪草胶囊,分别于第9个月、第11个月时肿块消失,1例残留小结节。肿块消失率95.2%。总有效率100%,猫爪草胶囊平均服用时间135d,全部病例随访1年,未见复发,服药期间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附睾结核(tuberculosisofepididymis)又称附睾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及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如精囊、前列腺结核,由于上述部位结核病变隐匿不易检查诊断,最终多以附睾出现结核病变而确诊。附睾结核的致病菌为结核杆菌,西医治疗主要有抗痨药物及手术两种途径。既往中医治疗附睾结核采用汤药,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方剂复杂,制剂服用均不方便,不能杀灭结核菌,复发率较高,西医化疗复发率低,但对肿块消退效果差,往往依赖手术切除,病人心理压力大,多不愿意接受。本研究对确诊为附睾结核的21例患者采用化疗加猫爪草胶囊口服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到,肿大质硬的淋巴结结核及附睾结核在猫爪草胶囊软坚化瘀的作用下,首先由肿块周边开始慢慢变软,并逐渐向中心扩展,病变组织硬度从而恢复正常。而且其疗效与肿块发生的时间长短、大小、硬度密切相关。肿块形成的时间越久,肿块越大,硬度越高者,恢复越慢,反之亦然。所以在应用猫爪草胶囊治疗附睾结核的时候,没有拘泥于固定疗程的传统观念,而是采取个性化处理方案,软坚化瘀、消肿散结的目的一旦达到,即可停药。只要肿块仍在不断地软化缩小,猫爪草胶囊就可以继续用下去,直至肿块消失或不变为止。
化疗加猫爪草胶囊治疗附睾结核,既发挥了西药杀灭结核菌的作用,减少了复发率,而且又充分利用了猫爪草软坚化瘀、散结消肿的优势,在硬结变软的同时,使抗结核药物渗透作用增强,病变部位药物浓度的增加,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