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现象,目前仍比较普遍而严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引起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已如前述。总之,抗生素的广泛不合理使用,必须引起警惕并设法加以制止。长期服用非那西丁,还可造成对药物的依赖性。不合理使用维生素,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而且还可能引起维生素之间的不平衡,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中毒。

(一)抗生素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现象,目前仍比较普遍而严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引起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已如前述。对于一般伤风感冒,有人亦用抗生素治疗,这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可引起不良反应,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合并症,延长病程。对小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预防,结果亦往往得不偿失,病程多数因之延长。对麻疹病例,应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性感染,合并症常增多。不合理使用耳毒性抗生素如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等,对耳蜗神经可造成损害,发生听力减退甚至耳聋,老年人及小儿尤易发生,必须警惕。大量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四环素、氯霉素),由于体内各处敏感细菌被抑制,而不被抑制的细菌及真菌即乘机大力繁殖,因而可形成二重感染,其中尤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多见。同时,长期应用抗生素,抑制肠内有助消化的非病原性菌如双歧杆菌的繁殖,从而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总之,抗生素的广泛不合理使用,必须引起警惕并设法加以制止。

(二)解热镇痛药

由于解热镇痛药中多数是家用成药,人们可以不经过医生处方而直接从药店买来应用,因此,不合理使用现象比较普遍。据统计,目前国内解热镇痛药中销售量最大的解热镇痛片(即APC片,含非那西丁、阿司匹林和咖啡因)与索米痛片(即去痛片,主要含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此外,安乃近片的销售量也较大。这种不合理的使用,必然会造成药源性疾病,有时还会造成对药物的依赖性。长期服用含非那西丁的制剂,可引起肾乳头坏死、间质性肾炎等,甚至可能诱发肾盂癌和膀胱癌。非那西丁还易使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引起发绀反应。此外,非那西丁还可引起溶血和溶血性贫血,并对视网膜有一定毒性。长期服用非那西丁,还可造成对药物的依赖性。因此,1982年我国宣布淘汰27种药品中就有非那西丁片,但其复方制剂如APC片、去痛片并未被淘汰。国外如英、美、法、德、日本等国也都决定取消非那西丁或规定在包装上须注明“不能长期服用或大剂量服用”。氨基比林和安乃近同属吡唑酮类药物,对造血系统有不良影响。氨基比林在少数过敏病人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氨基比林在胃酸条件下,与食物发生作用,可形成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特别是亚硝胺。1982年淘汰的品种中有此药的片剂、针剂及一部分复方制剂,但去痛片未淘汰。安乃近能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严重的过敏反应,服药后有时还因出汗过多,体温下降过快而引起虚脱。现许多国家已开始停止使用这两种药品。

(三)中药

人们认为使用中药比西药安全,这话不完全对。中药相对来说比西药的毒副反应要小些,但中药内也有剧毒药,如服用不当,一样会引起不良反应。据不完全统计,1974-1984年期间,国内期刊关于因使用中药而中毒致死的报道共有27篇,这些中药包括:巴豆、苍耳子、六神丸、雷公藤、甜瓜蒂、木通、牵牛、苦楝子等。

曾有报道因长期轮换服用朱砂安神丸、活络丹、补心丹等而引起汞中毒的病例,乃由于这些中成药中都含有朱砂(汞化合物),长期服用引起了蓄积而中毒。

云南白药是一种很有名的中成药,治疗内外出血和血瘀肿痛有很好疗效,成年人1次剂量为0.2~0.3g。如果1次内服量超过0.5g,就可能引起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至造成肾衰竭。

六神丸、六应丸、梅花点舌丹等中成药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腭扁桃体炎等,有较好疗效,但因内含蟾酥,具有一定毒性,若服用过多,可出现头晕、胸闷、心悸、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周及四肢麻木、大汗淋漓等中毒症状。

有的中成药(例如牛黄解毒丸)还可引起过敏,应加警惕。

“是药三分毒”,完全无毒性的药物是很少的,中药亦不例外。即使如著名中药人参,若服用过多过滥,也会引起不良后果。

(四)补药

补药是一般人对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氨基酸、葡萄糖、微量元素等)、补血药或某些中药补益药(如中药人参)的俗称。人体对于这些药物的需要大都有一定限度。例如维生素,每日需要量并不大,一般从日常膳食中即可得到充分供应,原不必另外再补充。只有需要维生素量较大的儿童、哺乳妇或吸收功能发生障碍的病人(如慢性腹泻),才需要适当地补充维生素。即使是这些真正需要维生素量较大的人以及维生素缺乏症患者,也不可随便给予维生素,而是应该缺什么补什么,适当掌握其用量。不合理使用维生素,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而且还可能引起维生素之间的不平衡,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中毒。以维生素A为例,小儿1次用量超过30万U(约为浓缩鱼肝油6g),成年人超过50万U,就可能引起急性维生素A中毒,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烦躁、嗜睡、前囟隆起,还可有眼球震颤、复视、视盘水肿等。若小儿每日服5万~10万U以上,连续服药超过6个月,或不满半岁的婴儿每日服1.85万U,连用3个月,都可引起慢性维生素A中毒,主要表现为四肢疼痛,肢体深部硬且有触痛,颞部及枕部都有肿块状突起(不满半岁的婴儿常出现颅骨软化),皮肤瘙痒、脱屑、毛发干脆易脱落、口唇皲裂、食欲减退,偶有牙龈出血及鼻出血。

不合理使用维生素D,同样也可以引起中毒。若小儿每日服2万U,连用几周或几个月之后,可导致高钙血症、异位性钙化和纤维性骨炎。临床表现主要由高钙血症所引起,包括头痛、厌食、恶心、呕吐、口渴、嗜睡、多尿、脱水、高热及昏迷,尿内出现蛋白和红细胞。如不及时停药,可引起肾钙化,导致肾衰竭,严重者可因高钙血症及肾衰竭而致死。

在治疗维生素缺乏症时,开始虽可以给予较大剂量或进行注射以便迅速补充需要量,但一俟得到弥补以后,即应减少剂量至每日需要量,并尽快改注射为口服。在预防维生素缺乏症时,一般采用口服给药即可,没有必要采用注射。

至于中药补益药,人们往往认为“有益无损”“多服一点无妨”。其实,即使像人参这样以药性平和著称的中药,如不合理使用也会同样造成不良后果。根据中医经验,人参虽可益气健脾,但如长期过量应用,亦可引起脘腹胀满、食欲减退。观察还证明,一些病例在长期服用人参后,常出现失眠、易激动等现象,需要停药一段时间才能好转。据国外报道,在连续服用人参超过1个月的133例中,大多数出现兴奋状态、失眠、欣快感、神经衰弱、咽喉刺痒、高血压等症状,有的还出现皮疹、水肿、清晨腹泻等。其中14例,每日服人参3g,最多时服15g,经24个月后检查,发现10例表现欣快、烦躁、激动、失眠;4例因用量较大,导致人格解体和混乱感。又据报道,1次服30%人参酊200ml后,出现全身玫瑰疹、瘙痒、头痛、体温上升及出血;一人因内服500ml而导致死亡。中医认为,一切实证、热证,均忌用人参;阴虚火盛者使用后常出现便秘、鼻出血;初感外邪而无虚证者服用后,则会使表邪久滞不去,加重病情;故人参长于补虚,只宜用于虚证,一般健康状况尚好并无虚证表现的人,就没有必要使用。

(五)激素及其他药物

激素方面也存在着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有人以雄性激素睾酮为补品,但却不知此药如应用过多,效果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促进性功能,反而由于阻止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而使睾丸功能减退,生殖器官萎缩。雌性激素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卵巢的退化、萎缩。促皮质素(ACTH)可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诱发糖尿病、高血压等,必须引起警惕。大剂量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与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类似的不良反应,如高血压、满月脸(面胖)、骨质疏松、脱钙、溃疡、糖尿、精神异常、多毛、痤疮、踝部水肿、勃起功能障碍、月经障碍等。

钙剂大量服用的结果,血钙量增加,导致肌肉及关节痛、共济失调、多尿、尿石等毒性反应,静脉注射钙剂且能引起心搏过缓,心室颤动,注射过快可引起心脏停搏,因此,滥用钙剂是很危险的。

口服葡萄糖亦有滥用现象,其实我们每日从食物中摄取的糖一般说来完全可以满足生理需要。

(六)联合用药

药物的联合应用在某些情况下(例如为了取得协同作用,抵消副作用,延续耐药性的产生等)是必要的。但药物种类很多,性质各异,药物联用后往往不是各起作用互不影响,而是在药理或理化方面产生相互作用,以致可能引起种种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联合的药物愈多,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愈大。据有人统计,当联合使用5种以下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2%,而联用20种以上的药物时,发生率可上升45%。因此,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特别是“开大处方”“放乱箭”的处方用药一定要注意避免。

在药物的联合应用中,抗生素的不合理联合应用是比较多的,实际上,联用抗生素常常不如单用安全、有效。据文献报道,以金霉素和大剂量青霉素联用于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其病死率(79%)远较单用青霉素治疗者(病死率为30%)为高。有人分析一组肺炎双球菌性肺炎的药物治疗结果,其中40例单用磺胺嘧啶,病死率为8.9%;54例单用青霉素,病死率为1.9%;47例联用青霉素和磺胺嘧啶,病死率为10.6%,且并发症亦多。有的文献还指出,青霉素或链霉素与四环素类、氯霉素联用,在低浓度时略呈协同作用,但到一定浓度以上,其疗效仅不如单用青霉素或链霉素。近年来临床上抗生素的联用是不少的,然而,除链霉素与异烟肼等联用于肺结核,链霉素与四环素或磺胺类联用于布氏杆菌病,青霉素与链霉素联用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多黏菌素B与某些抗生素联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氯霉素与丙种球蛋白联用于麻疹,四环素类与制霉菌素联用于某些四环素类敏感菌感染等有限几种的联用已证明确属必要外,其他尚少见有联用疗效较单用为好的临床报道。

临床上为了抢救危急病人,常把多种药物配合在一起进行静脉滴注。这种措施在抢救工作中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其中主要的一个是药物的配伍禁忌问题。国内有人曾对各种常用抗生素、促皮质素、维生素C及去甲肾上腺素、酚磺乙胺等注射液静脉滴注的配伍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盲目混合静脉滴注,会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把青霉素同分子量较大的胺类如普鲁卡因、异丙嗪、氯丙嗪等一起做静脉滴注,即可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产生沉淀;把四环素类与青霉素配伍,可使青霉素的有机酸游离出来;四环素类与中性及碱性注射液(如谷氨酸钠、乳酸钠)配伍,可使四环素类盐基游离;促皮质激素与近中性、偏碱性注射液(如氯化钾、谷氨酸钠、氨茶碱等)配伍即产生浑浊;维生素C同碱性较强的注射液如氨茶碱配伍,可促使其氧化而减效;氨茶碱同去甲肾上腺素或同间羟胺注射液配伍,均可使其升压作用降低;氨基丁三醇(THAM)、磺胺嘧啶钠、碳酸氢钠、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氯丙嗪及盐酸异丙嗪或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同上述去甲基肾上腺素等3种升压药分别配伍后,在密闭容器内37℃放置4h,亦可使其升压作用下降;酚磺乙胺、对氨水杨酸钠、异烟肼3种注射液以不同方式配伍,测得其半数致死量都比各药单独测定含量低,说明配伍后的毒性均较单独应用时大。

以上清楚地说明,不合理用药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必须尽力加以克服。关键在于医务人员以对病人健康极端负责的精神,努力精通业务,熟练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药化知识,全面了解药物治疗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慎重、准确地应用药物,提高用药水平,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