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体化给药的重要性 药物的常用剂量多为平均剂量。能按平均剂量给药,既能获得满意疗效,又不担风险的药物,是安全、低毒的药物。而有的药物并非如此。由于个体差异,同样的给药途径、剂量,其疗效可有明显的差异。况且常用量均有一定的范围,如某药的常用量为每12小时0.5~1g,在此范围内应该是安全有效的,但究竟在哪一点上以安全有效来讲是最佳剂量呢,这就难以衡量了,其中还包含有病人的个体差异,就更难以确定了。例如,苯妥英钠治疗癫病,有效浓度为10~20μg/ml时就可能发生毒性反应。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有的病人低于10μg/ml即可控制发作,也有的病人虽超过了25μg/ml,也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又如用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时,给药剂量不足或量偏高,病人的临床表现竟很相似。鉴于上述情况,如果不能个体化给药,确实难以把握准确的治疗。因此,给药方案个体化对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是安全、有效用药的确切保证。
2.做好治疗药物监测,保证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实施 实施给药方案个体化,包括设计初始给药方案和其后的调整方案。初始给药方案是以平均剂量为依据,结合病人的生理、病理特征,按经验公式估算剂量,如对地高辛维持剂量的估算,将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血清肌酐清除率代入公式计算剂量。如此计算,虽然包含了相当的个体化意义,但以平均剂量为基础,并以公式计算,所以,其血药浓度亦不一定恰到好处,最佳疗效仍无保证。因此,在其后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实验数据,结合病人的全面情况,对初始方案进行调整,最终达精密、准确的个体化方案。可以这样讲,血药浓度监测是完整的给药个体化方案关键组成部分,同样是合理用药的保证措施之一。
TDM是通过测定血液或其体液中药物浓度,在药动学和临床药理学以及生物药剂学理论的指导下,拟合数学模型,并求出药动学参数。再结合病人的临床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个体给药方案,达到最佳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这是做到合理用药的基本保证措施。此项工作是临床药物治疗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做治疗药物监测工作必须深入临床,认真收集病人的生理、病理有关数据,参加必要的查房和会诊,与临床医师密切配合,才能制定出最佳的个体化给药方案,与临床共同搞好合理用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