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物

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物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有成熟治疗法的疾病,糖皮质激素不是首选用药,因为其不良反应和禁忌较多,临床应用必须慎重。孕激素的副作用较小,慎用于肝功能不良者。氨苄西林影响雌激素类药物的吸收,而雌激素又促进胍乙啶的代谢灭活,与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呈药理性拮抗,这两种药物应避免合用。妊娠初3个月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甲状腺病人忌用硫脲类药物,一般用前应避免服用碘剂。

(一)糖皮质激素

1.糖皮质激素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症状,不能消除病因。对于有成熟治疗法的疾病,糖皮质激素不是首选用药,因为其不良反应和禁忌较多,临床应用必须慎重。

2.剂量必须个体化,采用能控制或缓解症状的最低剂量。

3.能口服用药尽量口服,能局部用药尽量局部用药,危急情况须立即静脉给药。药物的撤除,必须逐步进行,不可骤停;用药时间越长,撤药速度越慢。

4.糖皮质激素和多种药物合用产生相互作用,应引起特别注意的情况有:①与排钾性利尿药合用,可增加钾的排出,造成低血钾;②与强心苷合用,谨防低血钾,易引起强心苷中毒;③与维生素A合用,抗炎作用被抑制,与雌激素合用,糖皮质激素作用增强;④与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合用,加速药物分解,糖皮质激素药效减弱;⑤与解热镇痛药合用,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增高;⑥与口服降糖药合用,降糖作用降低。

(二)性激素

1.本类药物直接参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应用时更要强调诊断准确、用药剂量准确、选药适当。

2.雌激素类药物常见的胃肠道反应较轻,一般通过减量或改变给药途径减轻,避免长时间大剂量给药。孕激素的副作用较小,慎用于肝功能不良者。雄激素主要会引起妇女男性化,大剂量使用时可引起黄疸、肝细胞损害和水肿,肝、肾、心功能不全者和儿童慎用。

3.苯巴比妥、利福平可促进雌激素的代谢灭活而使其药效降低,导致避孕失败。氨苄西林影响雌激素类药物的吸收,而雌激素又促进胍乙啶的代谢灭活,与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呈药理性拮抗,这两种药物应避免合用。

4.美雄酮抑制葡萄糖醛酸转换酶,降低羟布宗的代谢速度,合用时使羟布宗的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加剧,应引起注意。睾酮、美雄酮可增强口服抗凝的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出血,避免合用。

(三)调节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药

1.钾盐 氯化钾口服刺激性较强,需饭后服用或多喝水。谨防摄入过多引起高血钾。10%氯化钾针剂在未经稀释时与氢化可的松、盐酸四环素、氯霉素、乳糖酸红霉素、地西泮、氟尿嘧啶、盐酸氯丙嗪、甘露醇等存在配伍禁忌。

2.镁盐 主要是硫酸镁注射液,与氯化钙、头孢噻啶、甘露醇、碳酸氢钠、地西泮、乳糖酸红霉素、氯化钙、葡萄糖酸钙、四环素、氢化可的松等存在配位禁忌。

3.钙盐 钙盐在应用强心苷期间或停药后7d内应减量使用;注射液如有外漏,立即用0.5%普鲁卡因液局封。钙剂能增强心肌应激性,宜缓慢推注,每分钟不超过2ml。

与氯化钙存在理化禁忌的药物有:硫酸卡那霉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地塞美松磷酸钠。与葡萄糖酸钙存在配位禁忌的有氨茶碱、青霉素G、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三尖杉碱、氨甲环酸、多柔比星、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与两者(钙盐和氯化钙)都有禁忌的有甘露醇、地西泮、依他尼酸、呋塞米、毒毛花苷K、毛花苷C、碳酸氢钠、氯霉素、四环素、乳糖酸红霉素、硫酸镁等。

(四)抗组胺药物

1.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较大,剂量品种应尽量个体化。因有中枢抑制作用,驾驶人员、高空作业人员应慎用。妊娠初3个月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2.不宜与中枢神经抑制药、单胺氧化酶抑制药、三环抗抑郁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

(五)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物

1.甲状腺激素随基础代谢率增高,不良反应增加,出现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相似的症状。当与其他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有机酸类药物竞争时,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增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特别在与抗凝药和口服降血糖药合用时。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人慎用。

2.应用硫脲类药物,常见白细胞减少,特别是粒细胞减少,需定期检查血象。孕妇、哺乳期妇女及甲状腺病人忌用硫脲类药物,一般用前应避免服用碘剂。碘剂禁用于肺结核病人,甲状腺肿、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家族史者慎用碘剂。

3.一些抑制甲状腺的药物,如锂盐、对氨水杨酸、对氨苯甲酸、磺胺类、磺酰脲类、维生素B12及巴比妥类、酚妥拉明等,与抗甲状腺类药物合用时,应密切关注。

(六)降血糖药

1.胰岛素

(1)胰岛素应用中主要防止低血糖发生,长期应用的病人可产生耐药性,应考虑用不同动物种属的制剂或加服降血糖药。

(2)有多种药物能与胰岛素相互作用,使其作用减弱的药物有乙醇、苯妥英钠、吲哚美辛、左旋多巴、抗结核药、双香豆素、利尿药、可的松类、甲状腺制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雌激素、吩噻嗪类等。使其作用增加的药物有水杨酸类、保泰松、普萘洛尔、哌唑嗪、氨茶碱、利舍平、胍乙啶、帕吉林(优降宁)、氯贝丁酯、磺胺类、氯霉素、土霉素、血浆蛋白、丙磺舒。

2.口服降糖药 常见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和老年病人减量使用。最常见的为低血糖反应,应在使用中密切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