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耀华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掺药外治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取得显著疗效。卞卫和教授认为,益气活血法是治疗乳腺癌术后的基本治法,提出中医药疗乳腺癌术后以益气扶正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标为大法。基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多合并见有血瘀证,常配合使用活血化瘀之品,在临床用药辨证与辨病结合。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皮瓣坏死、淋巴漏、皮下积液和患侧上肢肿胀。

1.皮瓣坏死 陈鹊汀拟用桃红四物汤煎剂口服治疗,认为治疗皮瓣血运障碍或坏死,重在改善自身血液循环状态,纠正低血压,解除毛细血管痉挛及水肿并取得较好疗效。孙贻安采用手术后第2天加服血府逐瘀胶囊,可使皮瓣异常转为皮瓣坏死的发生率降至13.9%,皮下积液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3.8%,优于对照组(P<0.05)。

郭智涛等法宗经典,却不为经典所拘,变通古今,辟中医外治之新择。以祛腐生肌膏外用治疗乳癌术后皮瓣坏死取得良好效果,可迅速控制局部腐臭、流水。减轻患者痛苦。对于放射性皮炎或溃疡经久不愈,以三黄洗剂湿敷,配生肌玉红膏敷贴效果明显。

温建余认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伤口难以愈合的原因在于“瘀”和“虚”的同时存在,以祛瘀生肌为组方原则。制定自拟方玉桂膏(主要药物有肉桂、番木鳖、甘草、油茶树叶、当归、乳香、没药、蜂房、血余炭、冰片)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玉桂膏具有良好的生肌长皮、抑菌、消炎作用,且具有愈合时间短、可避免或减少瘢痕形成等优点。

2.淋巴漏 钟少文等试用滑石粉外用治疗术后淋巴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史耀华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掺药外治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取得显著疗效。

3.上肢肿胀 郑武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结合功能锻炼治疗,可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性及变形能力,提高微循环的灌注,加快血流速度,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渗出物的吸收;术后及时正确地对患肢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地促进患肢淋巴的回流以消除水肿;有效率93.3%。

吴玉华等认为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方证合拍,气血水同治,瘀去水消,肿胀日减;同时配合功能锻炼,使局部气血运行通畅,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总有效率86.8%。

樊凤英等认为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虚血痹,治当益气活血,通络利水,以益气活血之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周月芬认为手术治疗损伤脉络,更耗气伤血,使正虚者更虚,邪实者更实,以致气虚不能推动血行湿化,水湿停聚,瘀阻脉络而成肿胀;此气虚为本,血瘀湿阻为标,治以补阳还五汤加茯苓、泽泻,可补气活血,除湿消肿,总有效率达93.7%。

4.术后情志异常 倪爱娣等通过临床观察,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忧愁焦虑等精神症状是普遍现象,中医学认为七情太过则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痰郁结而成癌,其中与肝气郁积更有直接的关系。根据1998年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郁病”标准分为:肝郁气滞型、肝郁化火型和冲任失调型。

(1)肝郁气滞型:方用柴胡、青皮、郁金、香附和橘叶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白术健脾和胃。

(2)肝郁化火型:方用牡丹皮、栀子、淡黄芩清热解毒,当归、生地黄、白芍养血柔肝,柴胡、郁金、香附、川楝子疏肝理气。

(3)冲任失调型:方用仙茅、淫羊藿、鹿角霜、菟丝子调摄冲任,熟地黄、当归、赤芍药养阴柔肝,柴胡、香附、延胡索疏肝解郁。

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100例患者中,肝郁气滞型40例,治愈5例,好转32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2.5%。肝郁化火型30例,治愈5例,好转2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86.7%。冲任失调型30例,治愈4例,好转13例,末愈3例,总有效率90.0%。随访4年,100例患者中死亡5例,转移2例,其余93例生存,生活质量尚好。

5.辨证分型 孙平等根据文献及临床病例报道统计,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证型分布频率依次为气阴两亏型、冲任失调型、气虚血瘀水停型、肝郁型、痰瘀毒热型、气血两虚型、脾虚痰湿型和脾气虚弱型。

经吴雪卿等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果由高到低为:气虚证,阴虚证,冲任失调证,血虚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说明乳腺癌术后患者证情较复杂,常常多证相兼。

6.治疗乳腺癌术后基本方 乳腺癌术后为本虚标实,正虚邪实,故以扶正固本、化痰散瘀、解毒散结为原则治疗乳癌术后的患者。

药物组成:太子参15g,黄芪30g,当归12g,鸡血藤30g,女贞子12g,墨旱莲15g,瓜蒌12g,薏苡仁30g,茯苓12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全蝎9g,甘草6g。

组方原理:太子参,补气生津;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当归补血养血。与黄芪配伍,即为当归补血汤;鸡血藤行血补血,本品苦甘性温,既能活血,又能补血,无论血瘀、血虚或血虚兼有瘀滞之证皆可适用;女贞子补益肝肾,虽补而不腻;墨旱莲滋阴补肾,与女贞子同用即为二至丸;瓜蒌清肺化痰,利湿宽胸;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能治疗各种癌症;全虫解毒散结、通络镇痛;茯苓、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

说明:以上药物的药理作用可概括为3个方面。①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②增强荷瘤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癌能力;③促进骨髓造血,提高外周血象。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通过增加骨髓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促进骨髓细胞有丝分裂,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人参皂苷具有抗肿瘤作用,包括对肿瘤细胞的直接作用和对代谢的影响,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双重作用。黄芪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增强和调节作用,能对抗化疗、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瓜蒌煎剂体外实验可抑制小鼠腹水癌细胞。薏苡仁具有抗癌作用,还能加强体液免疫。使巨噬细胞产生并分泌白介素-1;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可调节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可控制和清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发展,可明显减低癌胚抗原。

卞卫和教授认为,益气活血法是治疗乳腺癌术后的基本治法,提出中医药疗乳腺癌术后以益气扶正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标为大法。通过中药扶助正气,调整机体趋于平衡,使正气恢复,达到正胜邪消的目的,使机体对癌细胞的耐受性增强,控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活动,从而提高生存期。基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多合并见有血瘀证,常配合使用活血化瘀之品,在临床用药辨证与辨病结合。临床上多选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扶正;桃仁、红花、当归、莪术等活血化瘀;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抗癌;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常加竹茹、姜半夏和胃降逆止呕;白细胞减少者常加熟地黄、阿胶、补骨脂等养血益精;化疗后肝功能异常者加五味子、白芍、柴胡、金钱草等养阴柔肝和疏肝利胆;放疗引起的津亏口燥者加用太子参、麦冬、生地黄养阴生津;术后患肢水肿者加益母草、赤芍、泽兰、泽泻、桑枝、路路通、王不留行等活血利水通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