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小腿疼

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小腿疼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病变,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以解除由于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尤以针对本病所引起的局部及肩、上肢部疼痛、麻木等有较好疗效,是中医综合治疗中的一种积极的辅助疗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损害者效果显著,因而是常用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概述】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膨出的纤维或突出的髓核刺激或压迫其后方的软组织,特别是脊髓与脊神经,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一种常见病症。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病变,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本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由于下位颈椎活动多,因此C5-C7易发病。

【解剖】 颈椎7个,间盘6个,神经8对。第1对颈神经根在枕骨与第1颈椎之间出椎管,第2~7对颈神经根在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出椎管,第8对神经根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出椎管。颈神经根受齿状韧带的限制而活动度很小。它离开颈髓后即进入椎间孔,在椎管内走行距离很短。

颈神经根直接压在椎间盘上面,一旦椎间盘破裂,神经根即刻受到压迫。颈椎间盘突出好发于外侧,因为此处的纤维环与后纵韧带极为薄弱。

【病理】 大部分的颈椎间盘突出都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一般都在慢性劳损与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病。正常的颈椎间盘很少发生破裂,偶尔发生于颈部突然的、无防备的过度屈曲,如跳水事故或头被撞击于车顶等。95%的颈椎间盘突出发生于第5、第6椎间盘,因为第5、第6椎间盘处的活动最多,最易损伤,此处为颈髓膨大,颈髓无退让余地,轻微压迫即出现症状。

【临床表现】

1.头颈部外伤史或无明显外伤史。

2.根据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的位置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侧方突出型:颈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表现为单侧的根性症状。轻者出现颈脊神经支配区(即患侧上肢)的麻木感,重者可出现受累神经节段支配区的剧烈疼痛,如刀割样或烧灼样,同时伴有针刺样或过电样窜麻感,疼痛症状可因咳嗽而加重。此外,尚有痛性斜颈、肌肉痉挛及颈部活动受限等表现,尚可出现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退、持物坠落等现象。体格检查可发现被动活动颈部或从头部向下做纵轴方向加压时均可引起疼痛加重,受累神经节段有运动、感觉及反射的改变,神经支配区域相应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等表现。

(2)旁中央突出型:有单侧神经根及单侧脊髓受压的症状。除有侧方突出型的表现外,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侧脊髓受压的症状,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肌张力增加、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并出现病理反射,可出现触觉及深感觉障碍;对侧则以感觉障碍为主,即有温度觉及痛觉障碍,而感觉障碍的分布多与病变水平不相符合,病变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良好。

(3)中央突出型:此型无颈脊神经受累的症状,表现为双侧脊髓受压。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或以运动障碍为主,晚期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运动神经元或神经束损害的不全痉挛性瘫痪,如步态笨拙、活动不灵、步态不稳,常有胸、腰部束带感,重者可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检查可见四肢肌张力增加,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退或消失,病理反射阳性,髌阵挛及踝阵挛阳性。

3.颈椎X线片可观察到以下表现。

(1)颈椎生理弧度减小或消失。

(2)年轻或急性外伤性突出者,椎间隙可无明显异常,但年龄较大者,受累椎间隙可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

(3)椎前软组织阴影在急性过伸性损伤所致的椎间盘突出中可见增宽。

(4)颈椎动力摄片上有时可显示受累节段失稳。

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颈过伸时疼痛加重。一侧上肢放射样疼痛、麻木感。椎旁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受累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运动反射改变。

【针灸针刀疗法】

1.毫针

[取穴]

①侧方突出型取穴

主穴:风池,天柱,颈夹脊,合谷,后溪,曲池,外关,尺泽。

配穴:风府,大椎,天井,悬钟。

②旁中央突出型取穴 同中央突出型。

③中央突出型取穴

A.上肢瘫痪取穴

主穴:风池,颈夹脊,天柱,肩髃,手三里,合谷,外关,后溪。

配穴:天井,曲池,阳池。

B.下肢瘫痪取穴

主穴:风池,天柱,颈夹脊,环跳,髀关,承扶,阳陵泉,足三里,委中,解溪,昆仑。

配穴:秩边,殷门,伏兔,风市,悬钟,丘墟,申脉。

[方法] 每次选3~5穴,急性期每日针治1次,症状好转后,可隔日针1次。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补法。风池穴向对侧眼球方向斜刺0.5~1寸,天柱穴直刺0.5~1寸,风府穴针尖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0.8寸,注意针尖不可朝上,颈夹脊穴针尖向椎体方向斜刺0.3~0.5寸,注意针尖不宜向外或过深,以免伤及椎动脉。

2.梅花针

[取穴] 颈夹脊,颈部督脉及感觉障碍循经部位。

[方法] 自上而下叩刺,以局部皮肤红晕而无出血为宜。

3.耳针

[取穴] 颈,颈椎,压痛点,膀胱,胆。

[方法] 每次选2~3穴,用中强度刺激数秒后,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10分钟捻转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4.头皮针

[取穴]

①侧方突出型取穴:对侧感觉区上1/5的下段,对侧上肢感觉区。

②旁中央突出型和中央突出型取穴:运动区、足运感区、感觉区。

[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每日或隔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手法] 快速进针,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5~10分钟,反复操作2~3次后起针,留针期间可活动患肢。

5.腕踝针

[取穴] 上4、上5、下4

[方法] 取患侧穴,针体与皮肤呈30°,快速进针,针体应在皮下浅表层,针尖方向朝上,针深为1.4寸。一般无针感、不提插、不捻转,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6.电针

[取穴] 同毫针。

[方法] 每次选2~3对穴,用疏密波通电10~15分钟,每日治疗1次。

7.红外线照射、超声波、超短波疗法 通过此疗法可以缓解疼痛,加速水肿的吸收和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具体操作:将输出功率为250W,频率为40.6Hz的连续超短波治疗机的中号电极两个放在患者的颈肩部,对置,间距3cm,急性期患者用无热量治疗,亚急性、慢性期患者用微热量治疗,时间为每次12~15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8.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状态的作用。以解除由于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尤以针对本病所引起的局部及肩、上肢部疼痛、麻木等有较好疗效,是中医综合治疗中的一种积极的辅助疗法。

方法一:川乌、草乌、延胡索各30g,乳香、没药各15g,上药加水1 200ml,浸泡1小时后煮沸,文火煎30分钟,过滤后浓缩至400ml备用。治疗时取一小块白绒布用药液浸透置于颈部疼痛部位,其上置阳极铅板衬垫通过导线与阳极连接,辅助阴极置于患侧手背。电流量5~15mA,治疗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法二:红花50g,川乌、草乌、一支蒿各100g,浸入50%乙醇2 000ml中,浸泡15天后备用。阳极8cm×16cm,取药液10ml均匀洒在衬垫上。置于颈部疼痛部位,阴极10cm×21cm置相应部位电流密度0.05~1mA,每天1次,每次治疗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上述两处方使用治疗时,如果需连续治疗,2个疗程间一般需间隔5~7天。

9.颈椎硬膜外封闭疗法 患者取患侧卧位,颈部屈曲,充分暴露C6—T1棘突间隙,常规消毒,局麻后,选择C7—T1棘突间刺入针头,针尾向骶侧适当倾斜,当针头有黄韧带突破感后,拔出针芯,回吸无脑脊液,注气无阻力,将导管向颈上段送入硬膜外腔3~4cm,上肢有异感则止,退针留管,经导管注入封闭液2ml,观察5分钟,无脊髓麻醉征象时,将余药推完后拔管,观察15分钟,无任何不适反应可允许患者离开。封闭液为康宁克通1ml加1%利多卡因5ml,封闭疗法一般只在首次治疗时施行,若疗效不佳则7天后再行1次即止。

10.颈椎牵引疗法 经牵引恢复其椎间盘高度,部分突出物有望还纳。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损害者效果显著,因而是常用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1)颈椎牵引的作用:通过牵引力,达到解除颈部肌肉紧张和痉挛的目的,同时使水肿的神经根得到充分的制动、休息,促进水肿吸收,改善和恢复神经根的位置,使椎间孔、椎间隙增大,减轻对神经根及椎动脉、椎静脉的压迫和刺激,缓冲椎间盘组织和骨赘向周缘外突所产生的压迫,并使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外突髓核还纳复位。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椎内外平衡,从而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功能。

(2)牵引方法

①可采取坐位或卧位,用四头带(Glisson带)牵引。重量开始不宜太大,一般用2.0~3.0kg,以后逐渐增至4.0~5.0kg,牵引时间为1~2小时,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

②用枕颌布托牵引,牵引重量3~8kg,牵引角度C3—C5前屈10°~20°,C5—C7前屈20°~30°,每天牵引2次,每次30分钟,7次为1个疗程。在牵引过程中如有不良或不适反应,应暂停牵引。牵引只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会加重病情,应慎重。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康复治疗程序——卧位调整生理曲度牵引法:患者仰卧位,将中等硬度凸型枕(长宽20cm×10cm)放置于椎间盘突出的椎体棘突下方,枕的高度可在4~11cm调整,以患者自觉症状减轻为宜。然后带好下颌牵引带,重量从2kg开始,按0.5kg标准逐渐增加至患者可忍受的重量(一般不超过10kg)。拉力方向的调整,初加负荷时,拉力线与水平面成夹角+20°,然后用手逐渐下降拉力线绳,使夹角缩小,通过水平面时,夹角又逐渐增大,到-20°时停止。在此范围(合计40°)内选择出患者自觉症状最轻的角度,确定为“最佳牵引角度”。对于症状变化不明显者可置拉力线绳在-10°~20°。上述枕的高度(椎弓深度)、牵引重量、牵引方向构成了颈部牵引的“三要素”,另因人而异,可在X线下确定颈椎牵引时“三要素”施行的效果。

11.中药内治法 根据发病原因、症状与体征进行归纳分类,辨证分型,尔后立法用药。

(1)血瘀型: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史,发病急,颈项痛有定处,强迫体位,活动受限,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选用和营止痛汤加减。药物组成有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续断、牛膝、土鳖虫、乳香、没药、苏木、木通、三七、熟地黄等,每日1剂,水煎服。

(2)风寒型:起病缓慢,痛有定处,上肢麻木,冷痛,症状的轻重与气候有关,治宜温通经络,祛风散寒,选用麻桂温经汤加味。药物组成有麻黄、桂枝、红花、白芷、细辛、桃仁、赤芍、生姜、防风等,每日1剂,水煎服。

(3)肝肾亏虚型:起病缓慢,并且反复发作,颈肩酸痛,上肢麻痹,稍劳则加剧,可有耳鸣、耳聋、多梦等。治宜滋补肝肾,宜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药物组成有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泽泻、白芍、当归、续断、白术、茯苓、鸡血藤等,每日1剂,水煎服。

12.中药外治法 可利用腰颈熏蒸散熏蒸患部,局部由于温度的刺激作用,可使患部的皮肤血管扩张,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皮肤吸收功能,疏通经络,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抑制无菌性炎症反应,消除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的炎性水肿,改善其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受到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解,神经根与周围组织松解,而且还可直接软化萎缩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恢复脊柱的重量弯曲度,达到“松则不痛”和“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1)腰颈熏蒸散组成:伸筋草、川乌、草乌、透骨草、杜仲、三棱、莪术各20g,急性子35g,黑豆、桑寄生各30g。

(2)熏蒸方法:熏蒸治疗前,将腰颈熏蒸散倒入电饭锅(600~750W)内,加水2 000~2 500ml,煮沸后利用其蒸汽直接熏蒸病变部位,并保持药液在沸点状态。每晚睡前熏蒸治疗1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熏蒸完后要保留锅内的药物,第二次熏蒸时适量加水,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患者2~5个疗程即可治愈。

(3)注意事项

①新鲜软组织损伤及皮肤裂伤、药物过敏者禁用;高血压、发热性疾病、孕妇、局部炎症、皮肤痛痒、阴虚湿热慎用或禁用。

②熏蒸时,患部与药液面距离要适中(一般80cm),过近会灼伤皮肤,过远则达不到应有疗效,治疗3~5天,大部分患者的病灶有膨胀过程,会出现疼痛加重和憋胀现象,是预后较好的一个先兆,不必中断治疗,可口服镇痛药。个别患者熏蒸部位可有轻微的发痒反应,属正常情况。

③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患者对中药熏蒸治疗有顾虑且信心不足,尤其首次治疗疼痛不减轻反而加重者,对该疗法持怀疑态度,甚至自行终止治疗。因此,应用其科学原理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合作,坚持治疗。

【其他疗法】

1.按摩

(1)拿颈项肌:患者正坐位,术者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头部,另一手在颈部压痛点和痛性结节(位于枕外隆突下至C7棘突正中线及其旁开处)做广泛且深透的拿法,约3分钟。施术时拇指与其余4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里,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法,拿时自上而下,前臂放松,手掌空虚,捏拿的方向要与肌腹垂直,动作要有连贯性,用力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注意保持指间关节不动。重点放松颈部两侧肌肉,此时患者局部应有酸胀感。

(2)点按风池:患者正坐位,术者站于患者侧后方,以一手扶患者前额,另一手拇指点按风池穴(项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当斜方肌上部与胸锁乳突肌上端之间)约1分钟。施术时以拇指指端着力,持续按压人体的穴位,即为点法,也称点穴。在点穴时配合瞬间加大力度点按人体的穴位,即为点按。注意施术时手指应用力保持一定姿势,避免在点的过程中出现手指过伸或过屈,造成损伤。

(3)弹拨颈项部痛点:患者正坐位,术者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以一手固定患者前额,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弹拨颈部痛点及痛性结节,约3分钟。弹拨法施术时以拇指螺纹面按于施治部位上,以上肢带动拇指,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往返用力推动,先按后拨,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不动,拇指应做对掌运动,随后反复弹拨颈项后、枕部肌肉数分钟,以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4)拿肩井: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拿肩井(在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的连线的中点)10次,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施术时一手的拇指与其余4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在施治部位做广泛且深透的拿法,拿时自上而下,放松肌肉。在做拿法时,前臂放松,手掌空虚,捏拿的方向要与肌腹垂直,动作要连贯,用力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应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捏拿肌腹,指间关节不动。

2.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约有80%以上的患者可缓解疼痛症状,甚至得以痊愈。

3.颈部围领及颈托制动 主要作用是限制颈部活动和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减轻椎间盘内压力,减少神经的磨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和巩固疗效的作用。一般可采用简易围颈保护,对严重病例伴有明显颈椎失稳者可采用石膏围颈固定。对牵引后症状缓解者制动有利于病情恢复。症状减轻后,要及时除去,且需加强项背肌的锻炼,以防止项背肌萎缩。

4.卧床休息 可以减轻颈椎负重及其周围组织的张力,减少颈部活动,减轻由于疼痛而引起的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等对椎间盘的压力,从而减轻对神经根和脊髓的压迫,使其症状缓解消除。

【评介】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因劳损、退变或受强力、外伤等原因,致使椎间盘破裂、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发病。因此,本病除中央型外的中医治疗,当以推拿手法还纳椎间盘或改变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为首选疗法。

中药内治法既可以治疗本病的原发原因(劳损、退变),亦可祛邪活血、通络止痛,对推拿手法复位后的软组织修复及防止复发都有重要意义。因此,中药内治法是本病治疗的主要方法。

其余疗法对于缓解局部症状、软组织的损伤修复皆有着较好的疗效。

推拿手法复位后,使用颈围或支架对颈部施行保护。在全部治疗结束后,指导患者进行颈部肌肉的功能锻炼等,对本病的康复和防止复发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