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肩胛提肌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颈肩部疾病,多由突然性动作造成损伤或由于长期低头伏案,积久劳损所致,大多被含糊地诊断为颈部损伤,或背痛、肩胛痛,亦或被诊断为颈椎病或肩周炎等。大多由突然性动作造成损伤。上肢突然过度后伸,使肩胛骨上提和向内上方旋转,肩胛提肌突然强烈收缩,由于肩胛骨周围软组织的影响,使肩胛骨与肩胛提肌不能同步运动,而造成肩胛骨脊柱缘的内上角肩胛提肌附着处的损伤。大多发生在上4个颈椎横突处(肩胛提肌的起点处),且损伤处瘢痕变性较明显。
【解剖】 肩胛提肌起自上4个颈椎横突的后结节,止于肩胛骨脊柱缘内侧角的上部,作用是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转向内上方。
【病理】 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使肩胛骨迅速上提和向内上旋转,肩胛提肌突然收缩,而参与肩胛骨运动的诸多肌肉不能协同收缩或舒张,常可导致肩胛提肌损伤。
该肌的损伤多数是在肌腱部位,即在该肌的起止点处,影响工作和休息。急性发作时,肩胛骨内侧缘上部有疼痛感。亦或在颈部上段出现疼痛,拒按。经休息或自我制动后缓解。以后出现慢性症状。
【临床表现】
1.以中老年发病常见,多为单侧发病,少为双侧同时发病。病程多缓慢,少见于急性起病者。病久者可同时伴有颈肩部其他软组织损伤。
2.患者自觉颈根部有钝痛、酸沉等不适感,可向头颈部或肩背部放射,重者可有活动受限。
3.双侧发病者颈活动受限较明显,尤以前屈为著。于肩胛骨内上角可查得压痛点,多伴有硬结和条索状反应物,部分人有剥离感。
【针灸针刀治疗法】
1.毫针
[取穴] 大杼,阿是穴,肩井,肩中俞,C1-C4。
[方法] 每次选3~5穴,每日针治1次。肩井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肺尖,造成气胸。以上穴位用中等刺激或强刺激。肩背部腧穴不宜深刺。
2.针刀疗法
(1)压痛点在肩胛骨内上角的边缘
定位:患者静坐低头,准确寻找肩胛骨内上角边缘的压痛点。
方法:将刀口线方向和肩胛提肌纵轴平行,针体和背平面呈90°刺入(俯卧位或坐位微前曲),达肋骨面。先纵行剥离,后将针身倾斜,使其和肩胛骨平面呈130°。刀刃在肩胛骨边缘骨面上做纵向切开剥离,1~2次即可出针。
(2)压痛点在颈椎横突
定位:颈椎横突部压痛点。
方法:在颈椎横突部进针刀,刀口线方向和颈椎纵轴平行刺入,达横突尖部时,先做纵行剥离,再做横行剥离(刀口线始终在横突尖部骨面上活动)。术毕,医者一手压住患侧肩部,一手压于患侧枕部,牵拉肩胛提肌1~2次。
3.梅花针
[取穴] 阿是穴周围、疼痛循经部位。
[方法] 阿是穴(引发点)重叩,使局部皮肤发红或微出血,叩后可拔火罐。疼痛循经部位叩刺,以局部皮肤红晕而无出血为度。
4.耳针
[取穴] 肩背,压痛点,神门,内分泌,肾上腺。
[方法] 每次选2~3穴,用强刺激捻转数秒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捻转1次,每日治疗1次。此外,也可选好穴位,用王不留行子类药物进行耳穴贴压。每日按压数次,每次2~3分钟,5~7日换穴。
5.腕踝针
[取穴] 上5。
[方法] 取患侧穴,针体与皮肤呈30°,快速进针,针体应在皮下浅表层,针尖针深一般为1.4寸。一般无针感、不提插、不捻转,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为1个疗程。
6.水针
[取穴] 阿是穴,天宗,肩井,肩外俞。
[方法] 常规注入药液(1%普鲁卡因2ml,或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 1mg)。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如有放射痛者,针感要与其疼痛部相一致。
7.火罐
[取穴] 取肩井,肩中俞,大杼,天宗,阿是穴。
[方法] 根据不同部位肌肉的厚薄,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用镊子夹住点燃的乙醇棉球,伸入罐内旋转2~3圈,立即拿出,随即将罐扣住治疗部位,留罐5~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8.刺络拔罐
[取穴] 取肩中俞,秉风,肩井,肩贞。
[方法] 每次选2~3穴,以梅花针叩刺或以三棱针点刺所选腧穴,然后火罐拔吸10~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9.药罐
[取穴] 取阿是穴,肩井,肩贞等穴。
[方法] 煮罐所用药物处方:白芷12g,威灵仙12g,桑枝9g,细辛9g,乳香6g,没药6g,千年健6g,透骨草9g,伸筋草9g。将上述药物煎煮至沸腾,然后投入大小不等的竹罐煮5~8分钟,迅速夹出,使口朝下,甩净水珠,迅速投入另手持的毛巾中,将水吸干,立即将干热的竹罐扣在所选腧穴处,每次选5~7穴,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0.皮内针
[取穴] 取阿是穴(痛点)。
[方法] 用1.5寸毫针,在疼痛部位沿经络走行沿皮并排刺入3针,轻轻按压下针体,用拇指抵住针柄顶端,用中指刮动针柄,以加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11.火针
[取穴] 取压痛点。
[方法] 让患者取坐位,将处于不同部位的压痛点取准并标记,常规消毒后,医者一手持燃着的酒精灯,一手持夹住大针头的持针钳,在酒精灯上烧红,并迅速在每处压痛点点刺3~5下,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2.耳穴疗法
[取穴] 取肩关节,肩,肾上腺。
[方法] 用30号0.5寸毫针作针具,用左手示指和中指托住耳背相应部位,以左手拇指把耳轮向外推开,然后右手持针刺入上述穴位0.2~0.3寸,留针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亦可在上述穴位埋针或压子,每日按压3~5次,并不断活动患肩,每3天1换,5次为1个疗程。
13.艾条灸
[取穴] 取阿是穴,天宗,曲垣,肩贞,肩井。
[方法] 每次选3~5穴,点燃艾条,以适中距离悬灸于穴位上方,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4.隔姜灸
[取穴] 取阿是穴,曲垣,肩井等穴。
[方法] 选取合适的体位,然后将姜洗净切成厚1~2mm的薄片,并用针扎眼若干,放置在穴位上,将艾炷制成如枣核大,置于姜片上点燃,燃尽再换另一个,每次施灸5~10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5.温针灸
[取穴] 取阿是穴,肩中俞,肩井,肩贞,肩前。
[方法] 每次选取3~5穴,选好合适的体位,根据不同腧穴的不同针灸要求,将针刺入所选腧穴,然后在针柄上插一块长约2cm的艾条段,点燃,燃尽后可再换1次。亦可医者手持艾条,熏烤穴位,均以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6.浮针
[取穴] 阿是穴。
[方法] 颈项部疼痛从下向上进针,背部疼痛多取横刺,针尖对向脊柱,肩臂部疼痛、麻木多从上肢远心端向近心端进针,也可根据情况向远端进针,上肢痛麻在治疗时一般均需在颈部治疗,两侧颈背酸痛需要两侧同时治疗,眩晕等症可从上位胸椎两侧向头项部平行进针。
【其他疗法】
1.按摩
(1)揉拿颈项肌:患者正坐位,术者站在患者的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头部,另一手在颈部压痛点和痛性结节(多位于上4个颈椎横突的后结节处)做广泛且深透的拿法,约3分钟。施术时拇指与其余4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法,拿时自上而下,前臂放松,手掌空虚,捏拿的方向要与肌腹垂直,动作要连贯,用力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注意指间关节不动。重点放松肩胛提肌,患者局部应有酸胀感。
(2)弹拨颈项部痛点:患者正坐位,术者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以一手固定患者前额,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弹拨颈部痛点及痛性结节,约3分钟。弹拨法施术时以拇指螺纹面按于施治部位上,以上肢带动拇指,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往返用力推动,先按后拨,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不动,拇指应做对掌运动,随后反复弹拨颈项部肌肉数分钟,以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3)揉肩背:患者正坐或俯卧位,术者站于其身侧,用法放松肩背部肌肉8~10分钟。施术时用小指、环指、中指背侧及掌指关节着力于肩部,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作用于治疗部位上。先由病变远端或健侧逐渐向最痛部位接近,力量由轻到重。
(4)弹拨肩胛内侧痛点:患者正坐或俯卧位,术者站于其身侧,垂直于肩胛提肌走行方向弹拨肩背痛点,3~5分钟,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施术时力集中于指端,以拇指端施力,其余4指放置于肢体另一侧起辅助支撑作用,将着力的指端插入肌筋缝隙之间或肌筋的止点,由轻而重,由慢而快地弹而拨之。
2.红外线疗法 红外线疗法是用波长760nm至400μm的辐射线照射人体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红外线主要是有热辐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机体代谢、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解痉、降低肌紧张,从而发挥消炎、镇痛的作用。
[方法] 采用红外线灯照射后颈部及压痛点处。照射距离为30~60cm,每次照射时间15~30分钟,以皮肤颜色绯红出现红斑而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疗程] 每日1次,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①防止烫伤,对有皮肤知觉迟钝、瘢痕、植皮区的患者,应密切观察。
②在治疗中若出现头晕、心慌等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治疗。
③应避免照射眼部,可用纱布遮盖。
[禁忌证] 对有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出血倾向、高热患者、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禁用红外线治疗。
【评介】 针灸治疗,具有疏通经气、舒筋活血等功效,多为止痛方面的对症治疗。从临床实践来看,针刺、灸法等治疗,对缓解患者疼痛疗效较肯定。疼痛反复出现时,再次应用针灸仍然有效。
针刀疗法适应于肩胛提肌损伤。对于陈旧性的、有组织粘连的,治疗效果越明显。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须纠正工作中的不良姿势,以祛除诱因,并提倡做工间操,以增强体质改善周身新陈代谢,增强肌力,增加关节运动范围,从而有利于本病的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