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热针疗法

电热针疗法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热针疗法是将电流通过特制的针具产生热量,作用于腧穴内,以温通经络,软坚散结而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若电平显示完好,热针不发热或过热,应检查热针是否损坏。如患者感热针处刺痛,表示针温偏高,应适当降低针温。热针治疗后,针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属正常现象。热针温度不宜过高,谨防灼伤针周深层组织。

电热针疗法是将电流通过特制的针具产生热量,作用于腧穴内,以温通经络,软坚散结而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它具有针刺、火针、灸疗的综合功能,可把热辐射引入机体深部,直到病所。由于热效应集中在针尖,故不烫伤皮肤。针温在30~700℃,稳定可调。

一、电热疗法特点

1.电热针具有针刺、火针、灸疗的综合作用。输入电流后其温热感可透入机体的深部并能传导扩散,且不会引起烫伤。随着电流的加大,热度增高,则有火针作用,温度恒定持久。

2.针刺感应稳定可调,在针刺得气后产生热效应时间长,可保持恒定的传导感应,对研究经络感传的定向、定位提供了一项客观的观察手段。

3.电热针通过电能产生热效应,输入电流和温度可以作为针刺刺激量的客观指征,是一项针刺定量的研究工具。

4.通过电热针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的结果,都说明电热针具有加强、调节针刺感应的双向效应,可以提高临床效果。

二、作用原理

电热针是利用一个可调稳压电源,根据治疗需要调节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使电流通过特制的针具产生热量(即电能转换为热能),针尖部的热量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由于温度集中在针尖部位,不会烫伤。

三、操作方法

1.局部取穴,结合阿是穴和循经取穴。

2.针刺得气后,根据不同的疾病,调至相应的热度。一般每次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20次为1个疗程。

四、注意事项

治疗前应认真检查针具,如针已损坏,应及时更换,以防折针。

五、适 应 证

风湿、肿瘤、腱鞘炎、腱鞘囊肿、溃疡久不收口、慢性腹泻,前列腺炎等。

六、常用电热针介绍

(一)GZH-3A型热针仪

GZH-3A型热针仪为新型的控温热针仪。它能控制针体的温度,并保持所要求的恒温。本仪器可运用于热针临床治疗、耳穴热灸、知热感度测定,经络研究等。

1.技术规范

(1)控温范围:室温100℃。

(2)控温精度:相对精度±1℃。

(3)电源:镉镍电池10V。或用220V交流电。

(4)热针输出:输出两路,每路控制1枚热针。

2.使用方法

(1)根据治疗需要,选取卧位或坐位,尽量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

(2)辨证取穴,热针用穴不宜过多,每次选取主穴1~2穴较宜,其他体穴或用普通毫针针刺。热针腧穴,尽可能选取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在重要脏器附近、指(趾)端及督脉腧穴,最好不用热针。

(3)按针灸处方,选用长度适当的热针,按常规刺入,得气后,先检查“控温直线电位器”是否在“0”位,然后将1根输出导线上的两个鳄鱼夹,夹在同一枚热针上,一般是正极夹在针柄电极,负极夹在针根部位。

(4)将选择开关置于“显示给定”;按下“热针工作”键;缓慢移动“控温直线电位器”,热针开始发热,“温度给定显示”的发光二极管指示灯发亮,指示出温度给定值,每位10℃,共10位。热针发热温度,由“控温指示”的温度表指示,最大量程100℃。

(5)根据患者的病情、患病部位、神经类型,选用经穴及对热针耐受的个体差异性等因素,来调整热针的温度,一般性临床治疗,热针温度应控制在50℃以下,以40~45℃;较宜。治疗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如患者感到热针处刺痛,表示针温偏高,应适当降低针温。热针治疗后,针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属正常现象。热针温度不宜过高,谨防灼伤针周深层组织。

(6)将选择开关置于“1电流”时,热针1的电流强度,由“热针电流指示”的发光二极管的闪烁来表示,每位100mA;选择开关置于“2电流”时,则表示热针2的电流强度。

(7)治疗完毕准备起针时,先将“控温直线电位器”退回至“0”位,再按一下“热针工作”键,使按键退回原位,取下导线电夹起针。不要在未关机前就取下导线电夹,以免仪器处于开路状态。

(8)运用于耳穴热灸,知热感度测定或经络研究时,可选用针尖圆钝的热针。

(9)检查电池电瓶时,选择开关置于“显示电瓶”位置,“充电电瓶显示”指示灯发亮,如亮度小于10位,表示蓄电池电压低于10V。则应充电,插上220V电源插头,按下“电源开”按键,此时机内直流电压提供200mA的恒定电流,向电池组充电。

3.维修及注意事项

(1)本仪器不宜放在潮湿、高温或强烈阳光照射的地方,避免撞击震动,以免影响仪器性能。

(2)仪器适宜环境温度为0~35℃;相对湿度<80%。

(3)热针电阻值在4Ω±0.25Ω范围内,能获得最佳控温精度。若电平显示完好,热针不发热或过热,应检查热针是否损坏。

(二)GZH-3B型热针仪

GZH-3B型热针仪为新型控温热针仪。本仪器设有两组热针控温系统,每组均用平衡电桥给出控温给定值,并分别由独立的温度反馈系统组成两路热针输出,可以同时控制调节4根热针温度,并保持所要求的恒温。本仪器可运用于热针治疗、耳穴热灸、知热感度测定,经络研究等。

1.技术规范

(1)控温范围:室温100℃。

(2)控温精度:相对精度±1℃。

(3)最大控制电流:Imsx=800mA。

(4)热针电压:≤4V。

(5)热针输出:输出A、B两路,每路控制2枚热针,共控制4枚热针。

(6)电源:220V交流电。

2.使用方法

(1)根据治疗需要。选取卧位或坐位,尽量使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

(2)辨证取穴。热针用穴不宜过多,每次选取主穴1~2穴较宜,其他配穴可用普通毫针针刺。热针腧穴,尽可能选取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在重要脏器附近,指(趾)端及督脉腧穴,最好不用热针。

(3)按针灸处方,选用长度适当的热针,按针刺常规刺入,得气后,先检查仪器的“控温直线电位器”是否在“0”位,插上电源插头,然后将1根输出导线上的2个鳄鱼夹,夹在同1枚热针上,一般正极夹针柄电极,负极夹在针根部位。

(4)按下“电源开”按键,缓慢移动“控温直线电位器”,热针开始发热,“温度给定指示”的发光二极管逐位发出亮光,指示出温度给定值,每位10℃,共10位,热针发热温度,由“控温指示”的温度表指示,最大量程100℃。

(5)将选择开关置于“1”的位置,显示热针1输出的温度;选择开关置于“2”的位置,显示热针2输出的温度。热针1和热针2为A组,输出同一温度值。将选择开关分别置于“3”“4”的位置,则分别显示热针3、热针4的输出温度。热针3和热针4为B组,输出同一温度值。A、B两组的控温系统互不干扰。

(6)根据患者的病情、患病部位、神经类型、选用经穴及其热针耐受的个体差异性等因素,来调整热针温度的温度,一般性临床治疗,热针温度应控制在50℃以下,以40~45℃较宜。治疗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如患者感热针处刺痛,表示针温偏高,应适当降低针温。热针治疗后,针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属正常现象。热针温度不宜过高,谨防灼伤针周深层组织。

(7)治疗完毕准备起针时,先将“控制直线电位器”退回至“0”位。再接一下电源键。按键松除,退回“电源关”位置。取下导线电夹,起针(不要在未关机前就取下导线电夹,以免仪器处于开路状态)。

(8)运用于耳穴热灸,知热感度测定或经络研究时,可选用针尖圆钝的热针。

(9)仪器使用完毕,拔下电源插头。

3.维修和注意事项 同GZH-3型热针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