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虚痨(童子痨)

虚痨(童子痨)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诊:上方服用10剂,痰血已止,潮热、盗汗、咳嗽减轻,他症亦有显著好转。处方:银柴胡6克,苏条参9克,广玉竹9克,天冬6克,炒杭白芍9克,炙款冬花6克,百合6克,浮小麦12克,烧乌梅2枚,小红枣7枚。饮食增加,二便正常。一脏先病,累及其他,脾弱阴虚,精气受损,而肝旺肺燥,虚热羁缠,形体羸瘦,即民间俗称“童子痨”也,治之难许速效。

董某,男,5岁,住昆明市西郊。时在1940年。

初诊:患儿已病数月,卧床不起,形容枯槁,肌肤消瘦。干咳声嘶,痰中带血。渴饮食少,日晡潮热,夜间烦躁,自汗盗汗,溺黄便稀。脉虚数无力,左关稍大,右寸兼滑,舌淡红,苔薄少津。病属气弱阴虚,肝旺肺燥,脾不健运,日久症势纠缠。法当养阴清热,润肺、健脾、平肝,不宜克散。拟方缓缓调治。

处方:银柴胡6克,醋炒青蒿6克,白茯苓9克,地骨皮9克,空沙参9克,炒杭白芍6克,京半夏6克,光杏仁6克,炙款冬花6克,生甘草3克,浮小麦9克,小红枣7枚。

二诊:上方服5剂,潮热、盗汗略减,他症同前。脉、舌尚无变化。仍守原意出入。

处方:广玉竹9克,天冬9克,炒杭白芍6克,白茯苓9克,炙款冬花6克,银柴胡6克,醋炒青蒿4.5克,炙枇杷叶2片,黑小豆9克,甘草3克,炙桑陈皮4.5克,浮小麦12克,小红枣9枚,白茅根9克。

三诊:上方服用10剂,痰血已止,潮热、盗汗、咳嗽减轻,他症亦有显著好转。但易怒。脉细弦,舌淡红。此是阴虚肺燥渐润,脾弱肝旺。再拟滋阴润肺,健脾平肝。

处方:银柴胡6克,苏条参9克,广玉竹9克,天冬6克,炒杭白芍9克,炙款冬花6克,百合6克,浮小麦12克,烧乌梅2枚,小红枣7枚。

四诊:上方连服10余剂,潮热全退,其他症状均渐消失。饮食增加,二便正常。面色转润,肌肤渐充,能下床活动。脉弱缓,舌红润。再为拟方,滋养肝脾,调补气血。

处方:苏条参9克,空沙参6克,广玉竹6克,天冬6克,百合6克,淮山药9克,白茯苓9克,炒杭白芍9克,京半夏9克,广陈皮6克,炙甘草3克,莲子9克(去心),小红枣7枚。

【姚按】这种证候,不宜骤用温补,更不可专事寒凉。应本《黄帝内经》“燥者濡之”“损者益之”的道理,先用滋润调达,然后平和补益。具体方法就是平肝润肺,化痰止咳,养阴清热,健脾固中,后再补益气血。对于潮热,要重视枢转少阳,调和营卫。兼有虫积,则忌“打虫”,宜用“化虫”之方,以免损伤元气。总之,用药不宜过急过猛,须缓缓调治,方能获得预期疗效。

【按】患儿脏腑娇嫩,况因素日少于荣养,感邪之后,治疗失机,其气留连,而致内伤。一脏先病,累及其他,脾弱阴虚,精气受损,而肝旺肺燥,虚热羁缠,形体羸瘦,即民间俗称“童子痨”也,治之难许速效。是案本《黄帝内经》“燥者濡之”“损者益之”之旨,谨守清润调达,平和补益,乃治虚损之要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