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宾某,男,56岁。1956年夏。
初诊:患者形体高大肥胖,颜面赤红,平素嗜烟酒,喜肥甘,因自寒带初来我省参加工程设施建设,由于水土不服,加之工作劳累,用脑过度,近两三个月来,感头目眩晕,四肢麻木作胀,夜眠不安,多梦易醒,时出自汗,食欲不佳,精神疲乏,影响工作。已经找省医院检查,发现血压升高为200/100毫米汞柱(26.7/13.3千帕),并确诊系神经性高血压。曾服降压、镇静等药多次未见明显效果。1周后,病情更加严重,耳鸣脑响,心神不安。起则昏眩欲仆,终日恍恍然如坐舟中,极度疲乏,已不能坚持工作。有关单位极为重视,延余前往会诊,中西医结合治疗,使之早日恢复健康。
中医辨证:舌质红,苔薄腻,脉象弦滑。证属肝肾不足,阴虚阳亢,风火上干,心神不宁,发为眩晕之症。年龄较高,慎防中风,速宜滋阴潜阳、化风舒络、养心安神为治。
处方:干地黄12克,白茯神15克,山茱萸6克,炒泽泻6克,粉丹皮6克,炒淮山药12克,淮酸枣仁15克(打碎),生石决明9克,生龙骨12克,生杜仲12克,夏枯草6克,荷叶顶3个。
嘱尽量控制烟酒腥腻肥甘之物。
二诊:服上方4剂后,血压下降为150/100毫米汞柱(20.0/13.3千帕),睡眠渐安,自汗收敛,眩晕、耳鸣、脑响等自觉症状豁然若失,且能外出散步。诊脉弦滑而软,舌红润,食欲增加,二便正常。仍以原方加减。
处方:干地黄12克,白茯神15克,山茱萸6克,粉丹皮6克,炒泽泻6克,淮酸枣仁15克(打碎),明天麻9克,石决明9克,桑寄生15克,生龙骨12克,生杭白芍9克。
上方连进8剂,患者血压稳定在130/90毫米汞柱(17.3/12.0千帕),精神好转,诸症消失,已能恢复工作。
【按】《黄帝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云:“肝者,罢极之本也。”本案患者由于肝肾不足,阴虚阳亢,风火上干,心神不宁,导致眩晕。法拟育阴潜阳,方用六味加生龙骨、石决明;以生杜仲、桑寄生、夏枯草、荷叶顶宣舒肝肾及脑络;天麻息风;酸枣仁养心安神;再佐白芍,配伍粉丹皮、山茱萸酸敛柔肝。不重寒凉而火自平,不专驱散而风自化,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