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冬因天冷冒寒,引起咳嗽,昼夜不休,进而烦躁喘促,夜难平卧。每日午后即恶寒发热,口燥思饮,食欲减少,大便秘,小便赤。此属阴虚肺燥,风寒伏热。脉象弦滑而数,舌黄有津。证属表寒已解,肺燥、伏热未净。喘促渐平,夜可静卧。饮食增加,二便通利。脉细滑,舌淡黄有津。
刘某,男,72岁。1968年春季。
初诊:患者咳嗽多年,秋冬尤甚。去冬因天冷冒寒,引起咳嗽,昼夜不休,进而烦躁喘促,夜难平卧。痰吐黄稠,有时咯血。每日午后即恶寒发热,口燥思饮,食欲减少,大便秘,小便赤。由子女背负来我院门诊。脉象浮紧,舌黄燥少津。此属阴虚肺燥,风寒伏热。治宜散寒解表,清肺化热。拟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处方:麻黄绒9克,杏仁9克,生石膏12克,甘草3克,紫苏梗9克,炒黄芩6克,桑叶9克,桔梗6克,炒枳壳9克,鸡内金2枚(炒),竹茹9克。
二诊:服昨方得汗,发热渐退,稍可平卧,仍咳嗽喘促,痰凝带血。大便已通,小便尚黄。能略进稀粥。脉象弦滑而数,舌黄有津。证属表寒已解,肺燥、伏热未净。续用元麦白虎汤加味。
处方:白玄参9克,麦冬9克,炒知母6克,生石膏15克,白茅根15克,冬桑叶9克,川贝母9克,枇杷叶3片,淡竹叶9克,生甘草3克。
三诊:上方连服2剂后,发热全退,咳嗽减轻,咯血已止,仍有痰凝。喘促渐平,夜可静卧。饮食增加,二便通利。唯神倦头昏,身软无力。脉细滑,舌淡黄有津。证属病退脾弱阴虚肺燥。续用下方调理四五剂而愈。
处方:肥沙参9克,麦冬9克,炒杭白芍9克,茯神15克,炙款冬花9克,炙远志6克,建莲子15克,黑小豆15克,炙甘草3克,枇杷叶3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