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温误治案

风温误治案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风温头痛,发热,口苦咽干,喉痒咳嗽,痰胶黏难出,伴有耳聋,小溲短赤,大便秘结。服初剂病情未见增减,讵知2剂服后病情剧变,患者烦躁不安,举家惊慌,莫知所措。腋下体温39.2℃。缘风为阳邪,温亦阳邪,两阳蒸灼最易化热,灼烁津液波及少阳。虽然体温未降,但病情已见好转,佳象也。

陈某,女,47岁,河北省宁晋城关幸福村人。1971年4月3日上午7时诊。

患风温头痛,发热,口苦咽干,喉痒咳嗽,痰胶黏难出,伴有耳聋,小溲短赤,大便秘结。误服辛温解表(麻黄、桂枝、羌活、独活、细辛、紫苏叶、生姜)助热伤津,病情恶化。又服西药2天(药品不详)无效。继延某时医,见前医解表未效,不详察原因、究其所以,卒持寸口,妄认阴虚发热,处以六味地黄丸改汤,加枸杞子、橘红、地骨皮等。服初剂病情未见增减,讵知2剂服后病情剧变,患者烦躁不安,举家惊慌,莫知所措。次晨延余诊视。诊得脉象弦数有力,舌干而红,苔黄厚腻。腋下体温39.2℃。

辨证:证属风温误治,初用辛温解表助热伤津,继用滋阴固遏病邪,实属一误再误,导致病情加剧。缘风为阳邪,温亦阳邪,两阳蒸灼最易化热,灼烁津液波及少阳。

治则:拟肃肺生津,清解少阳。

处方: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霜桑叶10克,杏仁15克(杵),柴胡6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浙贝母10克(杵),天花粉15克,桔梗10克,瓜蒌15克,芦根30克。水煎服。

二诊(4月3日下午5时):咳嗽已轻,痰易咳出,大便已通,周身略感舒适,腋下体温39.2℃。虽然体温未降,但病情已见好转,佳象也。仍宗前法略为增损治之。

处方: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霜桑叶10克,杏仁15克,柴胡6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浙贝母10克(杵细),天花粉15克,桔梗10克,芦根30克,竹叶10克。水煎服。

三诊(4月4日上午8时):药后咳嗽大轻,口苦咽干已除,小溲转清,惟舌边尖稍红,舌苔薄而不腻,脉象更趋和缓。腋下体温37.8℃。再拟清肃少阳、酸甘化阴法。

处方: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柴胡6克,黄芩10克,沙参12克,天花粉15克,竹叶10克,山楂10克,芦根30克。水煎服。

四诊(4月4日下午5时):一切症状均见好转,患者自述病已去十之八九,腋下体温38℃。惟耳微聋,口微渴,舌质已正常,无苔。宗前法小其制,令作茶饮以清其余焰。

处方:沙参15克,麦冬15克,天花粉15克,竹叶10克,芦根30克,金银花30克。水煎后装入暖瓶内,兑入橘子汁100毫升,作茶饮。

五诊(4月5日上午):诸症悉愈,腋下体温37℃,惟仍有口渴感。

处方:沙参15克,石斛10克,天花粉15克,芦根30克。水煎后装入暖瓶内兑入橘子汁60毫升,频频饮之。

六诊(4月6日上午):饮上药后,耳聋、口渴均愈,已如常人。

按:本案之治,系宗吴瑭(鞠通)“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法则而治之。以金银花、连翘、竹叶清热宣透;知母、天花粉、芦根生津止渴;柴胡、黄芩清理少阳;瓜蒌、杏仁、浙贝母、桔梗肃肺止咳而润便。继则以益胃汤增损为法,甘寒生津以养胃阴而获痊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