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一:孔某,男,50岁,河北省宁晋县干部。1977年10月16日诊。
患者体素不健,近来又现胃呆少纳,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心悸怔忡,少气懒言,睡眠欠佳,且每于子夜之后小腹拘急作痛,喜温喜按,已2个月余。脉象沉迟无力,舌质淡润无苔。
证属虚劳里急。
治拟培补中宫,和里缓急。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台党参治之。
处方:黄芪20克,白芍3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台党参15克,饴糖30克(另兑入)。水煎服。2剂。
二诊(10月18日):药后腹痛好转,脉略有起色,睡眠仍不太好,其余症状未有变动。
处方:黄芪20克,台党参20克,熟酸枣仁30克(杵),龙齿30克(杵),桂枝10克,白芍20克,饴糖30克(另兑入)。水煎服。2剂。
三诊(10月20日):药后自感舒适,睡眠已佳,其他症状均见好转。仍宗前法续进4剂
四诊(10月22日):患者诸症均见好转,又宗前方服4剂而愈。
例二:刘某,男,61岁,河北省宁晋中学教师。1979年2月12日诊。
患者腹中拘紧作痛,喜按,腹部平软,下肢微现浮肿,晨轻晚重,肢体倦怠无力,面色不华,胃纳欠佳,始来就诊。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5g/L,红细胞3.8×1012/L,白细胞7.5×109/L(7 500/mm3),中性粒细胞0.80(80%),淋巴细胞0.20(20%)。脉象迟缓无力,舌质淡润无苔。
证属正气不足,难以运输四旁。
治拟培补中宫,主用甘缓。拟黄芪建中汤加台党参以厚药力。
处方:黄芪25克,台党参20克,白芍30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饴糖30克(另兑入)。水煎服。2剂。
二诊(2月14日):诸症悉见好转。药既对症,效不更方。宗前方续进6剂而痊愈。
按:以上两例,发病机制则一,“例一”有睡眠欠佳,二诊时加酸枣仁而愈。其病情附合《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十四条所云“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之意。所以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而治愈。
这些治疗法则是根据《黄帝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因其衰而彰之”和“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等为治疗用药之依据。
黄芪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作用同小建中汤,但增强了补虚益气之效。用甘与辛和而升阳,酸得甘助而升阴,再增以黄芪之益气健脾,总的功用是温补脾胃,燮理阴阳。尤在泾云:“欲救阴阳之和者,必求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建中也。”谢观(利恒)云:“小建中汤为甘温扶脾胃之法,从中宫着手,使之输运于脏腑之百脉。犹虑其之不足也,再加黄芪之大补元气,以厚其力,俾五劳七伤之虚损,皆可由此而复原。”余又增以台党参,其效更宏。至于加龙齿、酸枣仁以镇静安神,是宗张仲景所谓“观其脉证,治凡何逆,随证治之”之意。
但必须说明一点,本例虚劳与劳瘵、肺劳截然不同。本例之虚劳是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慢性疾病的总称。劳瘵、肺劳之虚劳是由于结核杆菌传染所引起的,其症状有骨蒸潮热、盗汗、咯血等,与本例虚劳不能混为一谈。徐大椿说得好:“古人所云虚劳,皆是纯虚无阳之证,与近日阴虚火旺,吐血咳嗽者相反,误治必毙。近日咳嗽吐血之病,乃血症,虽有似虚劳,其实非虚劳也。”又云:“小建中汤治阴寒阳衰之虚劳,正与阴虚火旺相反,庸医误用,害人甚多。”
严用和之《济生方》曾云:“医经载五劳七伤之症,非传尸骨蒸之比。”又说:“夫劳瘵一症,为人之大患,凡受此病者,传变不一……别而言之,曰骨蒸、殗殜、复连、尸疰、蛊疰……”严氏这种论述,可谓独具慧眼,是难能可贵的。但后世医家,仍多混用。余岩(云岫)对这方面的意见曾说:“学者宜正之。”
在治疗上亦不尽相同。虽然两者都应注意调护脾胃,治虚损的方剂也多适用劳瘵,但针对劳瘵特有的证候,如咳嗽、咯血、骨蒸、盗汗、瘰疬、腹块等,所设的方剂只适用于劳瘵,却很少用于虚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