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耳源性眩晕案

耳源性眩晕案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头晕目眩,胸满痞闷,胃纳欠佳,泛泛欲呕,不欲饮水2个月余。经五官科检查,诊为耳源性眩晕。诊得脉象眩滑,舌苔薄白,质润而淡。耳源性眩晕,多系内耳淋巴积水所引起。泽泻汤仅有泽泻,白术两味,泽泻味咸入肾,故以泻其本而标自行;白术健脾祛湿,脾气旺则水自化。本方有健脾利水之效,功能减轻耳内淋巴积水。同时再配以温胆汤加旋覆花、赭石,以祛痰降逆。两者相伍,合而共奏,有利尿祛痰之功。

张某,女,30岁,河北省宁晋县鞋服厂工人。1979年2月7日诊。

患头晕目眩,胸满痞闷,胃纳欠佳,泛泛欲呕,不欲饮水2个月余。近来眩晕加重,其病之来也,天旋地转,不敢行动,虽卧床闭目,亦觉周围境物旋转,昏昏摇摇如坐舟中。经五官科检查,诊为耳源性眩晕。经服西药及天麻钩藤饮、枸杞子、菊花、桑叶等,效果不著,始来就诊。诊得脉象眩滑,舌苔薄白,质润而淡。血压(16.0/10.7kPa)(120/80mmHg)。

中医辨证:饮邪停于中焦,上乘清窍。

治则:蠲饮定眩,化湿祛痰。

处方:泽泻30克,白术30克,陈皮10克,清半夏12克,云茯苓20克,枳壳12克,竹茹12克,旋覆花10克,赭石12克。水煎服。

遵上方连服8剂,病即痊愈。

按:《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25条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证为清阳不升、浊阴上冒。耳源性眩晕,多系内耳淋巴积水所引起。泽泻汤仅有泽泻,白术两味,泽泻味咸入肾,故以泻其本而标自行;白术健脾祛湿,脾气旺则水自化。本方有健脾利水之效,功能减轻耳内淋巴积水。同时再配以温胆汤加旋覆花、赭石,以祛痰降逆。两者相伍,合而共奏,有利尿祛痰之功。这正与古人所谓“无痰不作眩”之理合若符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