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湿热下注白带案(一)

湿热下注白带案(一)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带下淋漓已2个月余,腰酸肢楚,周身乏力,带下黄稠如脓如涕,气味腥臭,小溲短赤、涩痛,阴道发痒,口苦咽干,面觉烘热。诊得脉象数而有力,舌尖红而苔黄。处方:怀山药30克,车前子10克(另包),赤茯苓30克,川黄柏10克,焦白术15克,炒杜仲30克,白果肉10克。通过临床实践,用以治疗白带,尤其带下有秽臭味者,疗效极为显著。这是一味俱有贱、便、验,极好的有效单方。

赵某,女,23岁,河北省宁晋兽医院司药。1969年11月29日诊。

患带下淋漓已2个月余,腰酸肢楚,周身乏力,带下黄稠如脓如涕,气味腥臭,小溲短赤、涩痛,阴道发痒,口苦咽干,面觉烘热。诊得脉象数而有力,舌尖红而苔黄。

证属湿热内蕴下注浸及奇经,熏蒸冲、任、带脉所致也。

治拟清热化湿解毒,庶克有济。

处方:土茯苓30克,川萆薢15克,赤茯苓15克,川黄柏10克,龙胆10克,车前子12克(另包),炒杜仲30克,墓头回24克,甘草梢6克。水煎服。3剂。

外用洗方:苦参30克,黄柏30克,黄连10克(杵),蛇床子30克,白矾10克,生杏仁15克(杵),甘草15克。以纱布包裹煎汤熏洗,每日2次或3次。

二诊(12月2日):遵方连服3剂,白带减少,较前亦稀,不腥臭,阴痒、溲赤悉轻,口苦咽干、面部烘热已除,舌尖不红,黄苔已化,脉象微数,佳象也。惟纳谷欠馨,肢体乏力。仿前法略加化裁,再佐以健脾之品治之。

处方:怀山药30克,车前子10克(另包),赤茯苓30克,川黄柏10克,焦白术15克,炒杜仲30克,白果肉10克。水煎服。

外用洗方同煎。

本案先后共服药7剂而痊愈。

按:本证系湿热下注为患,治则以清热化湿为主,使肝热清、脾湿化,庶可就愈。

方中墓头回系败酱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微寒,味苦、微酸涩,无毒,主治崩漏,赤白带下,月经不调。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一》载《董炳集验方》“治崩中赤白带下用一把,酒、水各半盏,童便半盏,新红花一捻,煎七分,卧时温服。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愈,其效如神。”通过临床实践,用以治疗白带,尤其带下有秽臭味者,疗效极为显著。本药可以单味应用,亦可配入治带方中,效果很好。这是一味俱有贱、便、验,极好的有效单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