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有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两种,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处理以及随访均有重大价值。
TTE/TEE的适应证包括:①一旦怀疑患者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首选TTE,应尽早检查(Ⅰ类推荐,B级证据);②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而TTE正常时,推荐TEE(Ⅰ类推荐,B级证据);③TTE/TEE阴性但临床仍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者,应在7~10d后再行TTE/TEE检查(Ⅰ类推荐,B级证据);④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中一旦怀疑出现新并发症(新杂音、栓塞、持续发热、心力衰竭、脓肿、房室传导阻滞),应立即重复TTE/TEE检查(Ⅰ类推荐,B级证据);⑤抗生素治疗结束时,推荐TTE检查以评价心脏和瓣膜的形态学及功能(Ⅰ类推荐,C级证据)。
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三项主要标准:①赘生物;②脓肿;③人工瓣膜裂开(超声表现为瓣周漏,可伴或不伴瓣膜的摇摆运动)。TT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敏感性为40%~63%,TEE为90%~100%,TE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TTE,有助于检出脓肿和准确测量赘生物的大小。大多数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都可考虑接受TEE检查,包括TTE结果已呈阳性者(Ⅱa类推荐,C级证据)。但是,TTE/TEE结果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因为在有严重瓣膜病变(二尖瓣脱垂、退行性钙化、人工瓣膜)、赘生物很小(<2mm)、赘生物已脱落或未形成赘生物者中,超声不易或不能检出赘生物。超声心动图也可能误诊感染性心内膜炎,因为有多种疾病可显示类似赘生物的图像,如风湿性瓣膜病、瓣膜黏液样变性、瓣膜血栓、腱索断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利-萨病变(Libman-Sacks lesions,一种非细菌性心内膜炎,常累及二尖瓣)、心腔内小肿瘤(如纤维弹性组织瘤)等。此外,如何诊断局限于心腔内器械表面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如何早期准确检出小型脓肿,也是较棘手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