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诊断过程,目的主要有了解血压的水平;辨别高血压的原因,排除是否存在继发性高血压;通过寻找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发的疾病及临床并存的疾病对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初诊高血压的检查评估项目包括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一)病史采集
1.现病史 了解高血压发病时间(年龄),血压最高水平和一般水平,伴随症状,降压药使用情况及治疗反应;尤其注意有无继发性高血压症状。
2.个人史 了解个人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油脂、盐摄入情况)和嗜好(酒精摄入量,吸烟情况),体力活动量,体质量变化。女性已婚患者,注意询问月经及避孕药使用情况。
3.既往史 了解有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支气管痉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肾病等病史。
4.家族史 询问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家族史及其发病年龄等。
另外,还应了解家庭、工作、个人心理及文化程度等社会心理因素。病史采集要点见表5-5。
表5-5 病史采集要点
(续 表)
(二)体格检查
1.测量血压
(1)诊室测量血压:诊室血压是指患者在医疗单位由医护人员测量的血压。目前主要用汞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高血压诊断一般以诊室血压为准。测量血压的标准方法见表5-6。
表5-6 标准测量血压方法要点
(续 表)
(2)动态血压:动态血压是指患者配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的24h血压。动态血压测量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ESH和AAMI)的监测仪。动态血压的正常值推荐以下国内参考标准:24h平均值<130/80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5/75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值低10%~15%。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上可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隐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发作性高血压或低血压,评价短时血压变异,评估血压升高严重程度,评估预后、新药或治疗方案疗效等,但不能取代诊室血压测量。动态血压测量要点见表5-7。
表5-7 动态血压测量要点
(3)家庭自测血压:自测血压是指受测者在诊室外的其他环境所测量的血压,一般指家庭自测血压。自测血压可获取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信息。可帮助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检出隐性高血压,评价长期血压变异,对增强患者诊治的主动参与性、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具有优点。现已作为测量血压的方式之一。但对于精神焦虑或根据血压读数常自行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对新诊断的高血压,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d,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量3遍;去掉第1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d血压值,根据后6d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决定提供参考。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1h,服降压药前测坐位血压。血压不稳定或未达标的,建议增加自测血压的频率。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ESH、BHS和AAMI)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室血压值。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mmHg(表5-8)。
表5-8 不同测量方式的血压界值
2.监测心率 至少计数30s,如果有心律失常应该计数更长;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测量腰围;观察有无库欣综合征体征、神经纤维瘤样皮肤红斑,触诊肾有无肿大,有无股动脉搏动减弱,听诊背部、腹部有无异常血管杂音,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针对靶器官损害进行以下体检:脑和眼,颈部血管杂音、感觉和运动异常、视力下降;心脏,心脏杂音、下肢水肿;肾,腹部有无肿块,腰部及腹部血管性杂音;周围血管,四肢血压、脉搏、血管杂音、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